|
無房屌絲最近因兩則消息又鬱悶了一把。一條是關於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坐擁374套房産的指控,另一則為北京6000名超級房主每人300套房。儘管事後有報道稱這些數字與實際情況有&&,但輿情發酵再度引發社會對權貴和豪客們推高樓價的熱議。 樓市段子可謂多多,從此前的房爺房叔房嬸房姐,到如今的“百房富翁”,各種雅稱為人們提供了茶余飯後的樂子,也折射出房市調控之冏。樓市陷入越調越漲怪圈,在本人看來其實不怪,房産稅擴圍和住房信息全國聯網這兩大撒手锏至今沒能有效祭出,導致了今天的困局。 房地産保有和交易環節徵重稅遏制樓市泡沫,藥效不言而喻。香港前不久出重手加碼印花稅,非港人短炒成本最高可達房價的40%以上,樓市立馬退燒。反觀國五條中最具看點的對轉讓收益徵20%所得稅,卻因觸動別人奶酪幾成一紙空文。房産稅本是“一劍封喉”之舉,全球很多國家都在保有環節徵收重稅。但滬渝兩地試點兩年多、徵收數據淪為笑料,擴圍步伐仍是阻力重重。最新的消息據説是京深寧杭等多地房産稅試點方案已上報,但何時&&依然未知。而有助釋放樓市供給、讓房叔房嬸們忌憚的全國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政策,目前同樣進展遲滯。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副部長提出的6月底完成50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目標,如今大限將至,沒有下文。 房産稅全面擴圍和住房信息全國聯網真的很難?我看未必。利益集團在裏頭打攪恐怕是主要原因。有官方智囊曾直言中國的強勢利益集團分為權貴利益、壟斷利益以及地産資源利益集團,此言不假。房産稅擴圍對地方政府而言帶不來多少短期收益,房價一旦回歸合理,對土地財政更是致命一擊。而此前以人查房事件被叫停,則提前印證住房信息全國聯網的威懾力,擁有多套房的達官貴人們當不會坐以待斃。當下樓市調控在實操層面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正應了“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更難”的告誡。 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個人夢圓。若只有少數人享用財富果實,這肯定不是什麼好夢。樓市調控的膠着和反復,折射出其間的水深。如果聽任既得利益者綁架,政策曖昧搖擺,首鼠兩端,最終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