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事關隱私權 斯諾登提出新挑戰
2013-06-17   作者:賈壯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3D打印和大數據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名詞,有人樂觀地預期,這兩個領域的技術進步有可能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並拓開新的經濟增長空間。但科技進步是把雙刃劍,大數據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本已存在的隱私權保護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愛德華?斯諾登曾為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工作,嚴格來説應該算是美國政府的一名臨時工。似乎政府部門的臨時工都習慣惹事兒,據他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有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負責跟蹤數百萬美國人的電話和網絡記錄。美國政府的做法當然有充分的理由——保護國家安全,而且得到了立法部門授權。
  獲取海量數據之後,利用信息分析技術找出具有相關關係的因素,為行動提供指導,這是典型的大數據模式。網絡時代,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會留下痕跡,技術手段為蒐集整理數據創造了條件,能夠接觸到數據和懂得分析數據的人就掌握了先進生産力,但獲得數據的過程中卻隱藏着魔鬼。
  主動蒐集數據的主體大致有三類:一類是美國政府安全部門之類的機構,為對付恐怖分子得使用先進情報工具,但其中是否過度使用存在很大爭議,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很多年前就曾經擔憂,公共政策本身可能成為科技精英的俘虜。
  一類是基於商業目的的數據蒐集和使用。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案例是,沃爾瑪發現嬰兒紙尿褲與啤酒兩個毫無關係的商品銷量同步上漲,通過對購買行為的進一步挖掘分析,發現購買這兩樣東西的往往是青年男性,在為孩子採購紙尿褲的同時順便買啤酒犒勞自己。基於此,沃爾瑪在貨架上將兩種商品靠近擺放,在短時間內迅速拉動了銷量。
  還有一類數據蒐集者是網絡狂人“極客”們,他們信仰自由,對於人為的限制極其不屑並熱衷於挑戰權威。斯諾登、曼寧和斯瓦茨都屬於這一類人,處於屌絲期的蓋茨、喬布斯等大致也可歸入這一類。這些人在尋找智力快感的同時,有時候會給其他人的信息安全帶來危害。
  大數據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求數據具備可獲得性,獲取數據的過程必然會遇到數據的所有權和隱私權的保護問題。受到大數據光明前景的鼓舞,關心隱私權保護的人明顯少於呼籲提高數據可獲得性的人,那些抱着保護公共安全、推動科技進步等神聖目的的人更是如此,這種局面應該警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美國學者質疑“大數據”理論 2013-06-14
大數據時代銀行應“接地氣” 2013-06-14
英國大數據技術應用獲突破瓶頸等問題尚待解決 2013-05-31
大數據與大思想 2013-05-30
大數據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 2013-05-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