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會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2013-06-14   作者:張楓逸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6月11日,中國紅十字會社監委委員王永透露,關於此前提出的重啟“郭美美事件”調查僅獲得了包括他在內的少數委員支持。最終,社監委認為,關於對“郭美美事件”重啟調查,還有待進一步徵集實證。(《北京晨報》6月12日)
  提出重查——否認重查——表決不查,紅監會重查郭美美事件在過去兩個月經歷一波三折,終於塵埃落定。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最初曝出重查郭美美的消息後,招來公眾輿論的廣泛質疑,超過7成網友持不認同態度,認為“重查無助於結果改變”,懷疑“紅會試圖將當前募款難的境地歸咎於郭美美”;如今,紅監會重查郭美美提案被否決後,迎來的依舊是網民的冷嘲熱諷,“不敢查是心裏有鬼”。
  顯然,紅會以及與之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紅監會,已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無論説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説假話、做壞事。對此,相信紅會方面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信任就像一張弄皺的紙,即便撫平,也會留下皺痕。經歷了郭美美事件、善款發黴、萬元餐費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之後,公眾對於紅會的不信任已經積重難返,絕非一兩次行動就能挽回的。問題在於,紅會是抱着“信不信由你”的態度,自顧自地走下去,還是直面當下的信任危機,完成一場艱難的自我救贖?
  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曾經&&,“埋頭苦幹”,網絡輿論暫“不去管它”。這種務實理性的態度值得讚賞。的確,“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尤其對於遭遇嚴重信任危機的紅會來説,幹什麼遠比説什麼更重要。不過,怎麼幹也是一種學問,不能是獨自蠻幹,而應注重與公眾的互動交流,找準自身工作與公眾需求之間的差距,讓社會看見自己的點滴改變。
  紅監會委員王永&&,社會監督至少應包括專業監督、公眾監督和媒體監督三個方面,建議社監委增加公眾代表和媒體代表,以加強公眾和媒體監督。試問,現在紅監會的每一位成員難道不能代表“公眾”,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松,難道不是“媒體”代表?緣何紅監會依然被質疑為紅會公關部?説到底,通過加強監督來幫助紅會變得更加公開透明、廉潔高效,這無可置疑,但監督不能在封閉的圈子裏進行,不能由紅會請幾個人過來做做樣子,必須面向社會,開誠布公,接受每個捐款人的監督。
  “郭美美案只是一個導火線,最主要的是,官方公益組織體制導致的透明性不足、對外響應緩慢,在互聯網面前,難以滿足公眾的苛刻要求。”新聯合公益基金會在其官方微博上的分析,一語中的。對於紅會來説,揮別重查郭美美自我救贖的投機幻想,努力提升在行政體制之下的管理效率、公開透明程度,這才是其應該走的滄桑正道。對於紅監會來説,在與紅會“撇清”利益關係,重新定位於專業監督之後,如何幫助紅會變得更加專業化、規範化,經得起公眾和媒體監督,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撇清紅會後社監委還需進化 2013-06-13
社監委與紅會撇清利益關係 重查郭美美僅兩票支持 2013-06-12
陳光標是紅會的一面鏡子 2013-05-16
紅會改革面臨雙重挑戰 2013-05-13
不靠政府背書的"紅會"走得更遠 2013-05-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