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新聞報道,溫州一患者因轉院打120叫急救車,結果卻來了一輛“山寨”急救車,插上車上的呼吸機後,患者病情反倒惡化。 記者採訪得知,這輛車屬當地某醫院所有,院方承認存在管理問題。雖説該醫院已被當地記過處理,此事卻仍存在若干謎團。 其一,要説這是一輛“山寨”急救車,固然沒錯,但這輛車卻也不是什麼野救護車,而是經過正式備案的救護車。雖説這輛救護車不具備急救車資格(因此沒有統一標識),但不是急救車的救護車,車上醫療設備難道就可以不符合規範? 其二,患者家屬打的是120,為何來的卻是一輛“山寨”急救車?這背後,究竟是120的問題還是醫院的問題?又或者,是司機從別的渠道獲知用車信息,而偽裝成急救車前往搶生意?120派出正規的急救車了嗎? 其三,車輛所在醫院何以如此爽快地承認自身問題,接受處罰?從畫面上看,醫院副院長在承認問題所在的同時,似乎並沒有把這當作什麼大事。這是不是因為有關方面和醫院都説好了?這背後有什麼潛規則嗎?而如果是因為車輛上的治療設備問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這顯然已是一起醫療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僅對醫院作出記過處分,符合規範嗎? 這些問題,在央視的報道中都沒有給出答案,這恰恰是關鍵所在。如果這是一輛山寨急救車,卻是由120派出,那麼責任不僅在於車輛所在醫院,還應追究120的責任。倘若這件事情與120無關,那麼必須追問這輛車何以得知用車信息,又是哪個機構派出的車輛,又或者這只是司機個人行為,與那家醫院無關。這些問題必須搞清楚,否則即便對醫院作出處理,公眾還是不明真相。 有的地方120基於牟利目的而存在管理混亂、坐收漁利等問題,甚至出現打一個120來好幾輛急救車“搶生意”現象。溫州這起事件,究竟背後真相為何,目前暫不能下結論。但有關部門不必急於平息事態,而應查清楚這裡頭還有什麼貓膩。 目前患者異地轉院難,已成為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醫院或120由於擔心出醫療事故,或者車輛緊缺,並不願意運送異地轉院病患。這種做法不僅於醫療機構的定位不合,也給病患造成很多麻煩。因為找不到正規救護車,許多人只好自己找人轉移病患,這些車輛往往缺乏必備醫療設備,從而埋下隱患。 120的規範化運作以及跨地區合作等問題,應當得到高度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