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應積極推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
2013-06-07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張茉楠

  6月7-8日,中美最高領導人將在非正式場合首次會晤,昭示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全面展開。未來基於中美戰略互信基礎構建起來的包括經濟、貿易、投資在內的雙邊戰略框架將有望成形,並推動中美經濟合作進入新的關鍵時期。

  中國對外投資快速增長

  應該講,吸引外資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它讓中國很快地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並獲得了經濟和産業的升級。然而,近些年,中國正在由吸引外資大國轉變為對外投資大國。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44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對美國、日本、東盟、中國香港的投資均實現兩位數的較快增長,分別為66.4%、47.8%、52%和32.9%。不過,中國雖已邁入對外投資大國行列,但中國“走出去”仍處於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與中國的經濟大國、貿易大國地位也不相稱。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隨着全球貿易需求持續萎縮,為吸引外來投資,美國政府提出“選擇美國”戰略。2011年,由亞洲協會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合作推出的名為《敞開門戶、充分利用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報告稱,過去5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增長了約25倍,並積極倡議美國政府歡迎中國對美投資,認為這可以帶來就業崗位、消費者福利,甚至幫助美國實現基礎設施更新等利益。
  目前,中國企業已在全美50個州中至少35個州進行投資。其中,得克薩斯州吸引的中國投資居全美之首,其後依次為紐約、弗吉尼亞、伊利諾伊、加利福尼亞、密歇根、特拉華、新澤西和密西西比等州。報告用詳盡的數據展示了中國對美投資的類別和進展,包括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所佔投資比例、主要投資領域、投資新建企業及並購現有企業金額等。
  然而,就現實情況看,中美雙邊投資規模並不是最大,中美雙邊直接投資也存在着嚴重的不對等情況。統計顯示,2008、2009、2010年,中國對美投資金額同比增幅分別達135.7%、96.7%和43.9%。據美方和中方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末,美國累計對華直接投資存量分別為540億美元和700億美元,遠遠超過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存量的5億美元和90億美元。從排名上看,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國,而中國直接投資在美國僅排第25位,中國對美投資總量佔美國吸收外資總量不到1%。

  中國對美投資待除壁壘

  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存在一定的壁壘,主要緣於美國的市場准入限制。美國投資環境(市場開放度、基礎設施、知識産權保護、研發技術等)在總體上要優於中國,但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也同樣遭遇到市場准入問題。美國在諸如航空、通訊、原子能、金融、海運等相對敏感行業,均有關於國民待遇和市場准入限制的嚴格規定,包括聯邦立法。另外,美國許多州對外國人參股銀行業、保險業、不動産業也有一定限制。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為緩解長期以來由於貿易順差導致的外匯儲備激增和資産安全,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大規模投資海外,推動“資本出海”。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美國對“戰略性投資”與“國家資本主義”的警惕,常常遭遇美國政府外資審查委員會(CFIUS)基於“國家安全”考慮的阻礙,限制對美敏感行業的投資,從而大大抑制了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步伐。
  相反,從美國對華直接投資而言,近幾年也出現一定的障礙。比如,美國同樣認為中國存在市場准入問題,即准入前國民待遇問題,此外涉及到公平競爭,包括中國國有企業以及競爭中立問題。因此,中美雙方如何通過雙邊投資協定和一系列規制的制定掃清障礙,突破中美雙邊直接投資的“天花板”,對於兩國乃至全球而言都關係重大。

  積極推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

  所謂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為鼓勵、促進和保護本國公民在對方境內的投資而簽署的雙邊條約。
  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但由於80年代末期中美政治趨冷,談判處於停滯狀態。2008年6月中美兩國重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但至今仍沒有太實質性的進展。從中美之間的投資&&來看,兩國顯然都具有締結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現實動力。
  2012年4月,經過歷時3年的研究和討論,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正式發布了美國2012年雙邊投資協定範本(2012 US Model BIT),取代之前的2004年雙邊投資協定。但雙方圍繞“市場准入”、“公平競爭”、“權益保障”、“知識産權”、“高技術出口管制”等核心議題依然有諸多分歧。由於當前國際投資體系尚沒有形成像多邊貿易體系那樣完整的普遍接受的規則體系,因此對於雙邊投資協定而言,雙方其實就是在利益範圍之內的“對等妥協”。中美應盡快重啟雙邊投資談判,雙方可以本着先易後難的原則,將雙邊投資談判與投資自由化談判適當分離,逐步放開清單限制,通過推動企業、商會等民間層面的投資協定,淡化政府間的分歧。
  未來中美在金融、能源、技術創新以及兩國的基礎設施方面都有非常廣泛的合作前景,而中美雙邊投資的良性互動意味着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更高層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美經貿走向“競爭性依存”新博弈 2013-06-06
報告預測:2022年中美兩國將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夥伴 2013-06-06
報告稱2022年中美成最大貿易夥伴 2013-06-06
2022年中美兩國將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夥伴 2013-06-06
中美經濟數據不佳 歐佩克油價連續兩周低於100美元 2013-04-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