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中東地區一直被喻為世界“油庫”。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中東國家以其巨大的石油藏量和産量在全球能源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世界能源價格變化發揮着重要影響。 隨着頁巖油氣、油砂油等非常規化石能源資源開發的加速,世界能源格局在今後10年到20年間或將發生重大變化,南北美洲國家在世界能源供應中的地位將逐漸上升,世界能源供應渠道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局面。 得益於頁巖油氣技術革命的成功,美國本土的油氣産量正在快速提升。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最快到2017年,美國的石油産量將超過沙特排名世界第一。據美國的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到2030年左右將成為石油凈出口國。同處北美大陸的加拿大油砂礦藏十分豐富,佔世界可開採量的80%左右。隨着油砂油開發技術的進步,今後20年加拿大的石油産量將以每年2.4%的速度增加。 不僅如此,中美和南美洲國家的油氣産量也有望繼續提升。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都擁有巨量的頁巖油氣礦藏,開發潛力巨大。巴西的海洋石油開採正取得長足進步,預計該國石油産量每年將保持4.9%的增速,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第六大産油國。南美洲傳統的石油強國委內瑞拉仍保持着旺盛的生産能力。 總之,受益於資源蘊藏豐富的天然優勢以及開採技術的發展進步,美洲地區將逐漸成為世界油氣生産的另一個中心,並大有超過中東地區的勢頭。這種能源格局的變化對於未來世界經濟以及地緣政治帶來的影響非常值得研究。 首先,世界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應該有助於穩定國際油氣價格。按照目前的預測,在2030年以前,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不僅將實現石油和天然氣的自給自足,還有望實現油氣的凈出口。與此同時,美洲其他國家的油氣生産繼續增加,世界能源供應環境有望進一步寬鬆。其次,中東石油雖然仍將佔有一席之地,但其對世界的影響力會明顯下降。中東地區的政治局勢動蕩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也會減弱,國際油氣價格有望進一步趨向穩定。這對於經濟加速發展、能源需求擴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無疑是利好消息,而世界經濟也必將因此受益。 但事情總有其兩面性。國際能源格局變化對於各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是不均衡的,這種不均衡在産業轉移方面將體現得尤其明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受本土能源成本下降的影響,製造業回歸現象將會更趨興旺,産業競爭力也會不斷增強。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由於勞動力等成本不斷上升,製造業優勢將逐漸減弱,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和挑戰也會越來越激烈。 由此可見,如果新興市場國家在今後一二十年內不能抓緊時機銳意改革,不能盡快實現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那麼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給這些國家帶來的可能不是“喜大於憂”而是“憂大於喜”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