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游價值鏈升級中國光伏業才能絕處逢生
2013-06-06   作者:東艷 孫林林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光伏業具有較為獨特的産業和貿易發展模式,其中包含了當前全球貿易的一般模式,即垂直專業化與生産鏈不同環節在全球分工的模式。在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權的財政架構下,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資金等扶植政策促進了光伏企業的快速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致惡性投資。龍頭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力求通過擴張規模而率先佔領市場,而較低的技術進入門檻使大量小企業跟進。産能擴張的需求主體是歐美等國政府對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支撐了歐美等國對光伏産品的需求。伴隨着出口數量快速擴張,價格急速下降。中國對歐美光伏市場的佔有率提高,引發了貿易衝突。金融危機後,歐美國家對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展的補貼逐漸減少,加之歐美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陷入困境。
  關於全球生産網絡,十多年前,經濟學家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芭比娃娃生産過程,而今天,經濟學家們則更喜歡用風靡全球的IPAD的生産過程來描述全球生産網絡,IPAD的設計源於美國加州,而原件來自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最終在中國富士康等工廠組裝。根據OECD經濟學家Miroudot和Yamano的測算,當前全球中間品貿易約佔全球總商品和服務貿易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份額。
  當前全球光伏産業鏈條是,製造設備和原材料,特別是行業技術,主要由歐美企業提供;中國企業加工硅材料,生産太陽能電池或組件,銷往歐美市場;德、意等歐美國家利用中國産光伏電池設計並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從表面上看,對中國太陽能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有助於歐洲的太陽能企業,但歐洲光伏産業鏈上的其他企業也會受損。
  所以,歐盟光伏産品消費類企業的行業協會——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早些時候就呼籲歐盟放棄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歐洲光伏産業上下游供應商的産值構成了光伏産業鏈價值的70%,如果實施“雙反”,歐洲供應商所遭受的損失要大於給歐洲太陽能企業所帶來的好處。在美國,由25個集團及公司組成的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也於2011年&&強烈反對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雙反”調查。歐美這些企業深知,在各國企業都是全球産業鏈的一個環節的情況下,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影響的不僅是中國企業,而是全球的光伏産業鏈。
  雖然目前歐盟內部始終有反對聲浪,一貫強硬的歐盟委員會前天決定暫緩對華徵收稿達47.6%的反傾銷稅,而改從今天起對産自我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徵收11.8%的所謂臨時反傾銷稅,但前景顯然不容樂觀。
  而面對中國光伏産業發展所遭受的一系列挫折,我們也該認真反思。光伏産業是在人類面對能源危機、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誕生的,寄託着人類的希望,是個新興高技術朝陽産業。然而在我國,光伏産業仍未脫離依靠低勞動力和低環境成本而發展的窠臼,光伏産業的價值主要集中在上下游,也就是設備製造、原材料提純以及終端發電,而中國企業大多處在價值鏈中游,也就是將硅材料加工成光伏電池和組件,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並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這對環境監管尚不健全的我國而言,存在着巨大環境污染風險。光伏電池及其組件生産過程中消耗的大量能源,需要其在發電過程中的低消耗來彌補,但我國光伏企業的産品大部分都出口,並未應用於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因此,在中國,光伏産業當下並非清潔節能産業,還只是全球産業鏈的“加工企業”。
  為了提高中國光伏産業競爭力,使光伏發電能真正做到造福於民,政府必須要加大對光伏産業的研發支持、完善光伏産業鏈。政府要轉變扶持方向,加大對光伏企業的科研扶持,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避免光伏企業變為“落後産能”。雖然我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為促進光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但大多集中在資金、土地等生産領域,使光伏産業成了帶動地方GDP、拉動就業、提高政績的手段。其實光伏産業真正的競爭力集中在技術創新上,大力支持光伏企業的技術創新,以此推動中國産業結構的優化和技術創新,或能走出一條新路。
  為徹底扭轉我國光伏産業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的局面,我國必須儘早建立並完善自身的光伏發電市場,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為光伏企業創造國內需求。這特別需要政府轉變財政支持方向,一方面,支持建設光伏發電站,直接為光伏産品創造市場;另一方面,支持民間光伏發電項目,進一步完善並網制度,推進電力改革,形成光伏發電的良性循環。
  發展光伏産業不僅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轉型,而且有助於優化能源結構。但願歐美的“雙反”調查,能逼迫我國企業絕處逢生,贏得一片光伏産業的新天地。  中國光伏業具有較為獨特的産業和貿易發展模式,其中包含了當前全球貿易的一般模式,即垂直專業化與生産鏈不同環節在全球分工的模式。在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權的財政架構下,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資金等扶植政策促進了光伏企業的快速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致惡性投資。龍頭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力求通過擴張規模而率先佔領市場,而較低的技術進入門檻使大量小企業跟進。産能擴張的需求主體是歐美等國政府對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支撐了歐美等國對光伏産品的需求。伴隨着出口數量快速擴張,價格急速下降。中國對歐美光伏市場的佔有率提高,引發了貿易衝突。金融危機後,歐美國家對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展的補貼逐漸減少,加之歐美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陷入困境。
  關於全球生産網絡,十多年前,經濟學家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芭比娃娃生産過程,而今天,經濟學家們則更喜歡用風靡全球的IPAD的生産過程來描述全球生産網絡,IPAD的設計源於美國加州,而原件來自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最終在中國富士康等工廠組裝。根據OECD經濟學家Miroudot和Yamano的測算,當前全球中間品貿易約佔全球總商品和服務貿易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份額。
  當前全球光伏産業鏈條是,製造設備和原材料,特別是行業技術,主要由歐美企業提供;中國企業加工硅材料,生産太陽能電池或組件,銷往歐美市場;德、意等歐美國家利用中國産光伏電池設計並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從表面上看,對中國太陽能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有助於歐洲的太陽能企業,但歐洲光伏産業鏈上的其他企業也會受損。
  所以,歐盟光伏産品消費類企業的行業協會——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早些時候就呼籲歐盟放棄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歐洲光伏産業上下游供應商的産值構成了光伏産業鏈價值的70%,如果實施“雙反”,歐洲供應商所遭受的損失要大於給歐洲太陽能企業所帶來的好處。在美國,由25個集團及公司組成的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也於2011年&&強烈反對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雙反”調查。歐美這些企業深知,在各國企業都是全球産業鏈的一個環節的情況下,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影響的不僅是中國企業,而是全球的光伏産業鏈。
  雖然目前歐盟內部始終有反對聲浪,一貫強硬的歐盟委員會前天決定暫緩對華徵收稿達47.6%的反傾銷稅,而改從今天起對産自我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徵收11.8%的所謂臨時反傾銷稅,但前景顯然不容樂觀。
  而面對中國光伏産業發展所遭受的一系列挫折,我們也該認真反思。光伏産業是在人類面對能源危機、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誕生的,寄託着人類的希望,是個新興高技術朝陽産業。然而在我國,光伏産業仍未脫離依靠低勞動力和低環境成本而發展的窠臼,光伏産業的價值主要集中在上下游,也就是設備製造、原材料提純以及終端發電,而中國企業大多處在價值鏈中游,也就是將硅材料加工成光伏電池和組件,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並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這對環境監管尚不健全的我國而言,存在着巨大環境污染風險。光伏電池及其組件生産過程中消耗的大量能源,需要其在發電過程中的低消耗來彌補,但我國光伏企業的産品大部分都出口,並未應用於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因此,在中國,光伏産業當下並非清潔節能産業,還只是全球産業鏈的“加工企業”。
  為了提高中國光伏産業競爭力,使光伏發電能真正做到造福於民,政府必須要加大對光伏産業的研發支持、完善光伏産業鏈。政府要轉變扶持方向,加大對光伏企業的科研扶持,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避免光伏企業變為“落後産能”。雖然我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為促進光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但大多集中在資金、土地等生産領域,使光伏産業成了帶動地方GDP、拉動就業、提高政績的手段。其實光伏産業真正的競爭力集中在技術創新上,大力支持光伏企業的技術創新,以此推動中國産業結構的優化和技術創新,或能走出一條新路。
  為徹底扭轉我國光伏産業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的局面,我國必須儘早建立並完善自身的光伏發電市場,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為光伏企業創造國內需求。這特別需要政府轉變財政支持方向,一方面,支持建設光伏發電站,直接為光伏産品創造市場;另一方面,支持民間光伏發電項目,進一步完善並網制度,推進電力改革,形成光伏發電的良性循環。
  發展光伏産業不僅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轉型,而且有助於優化能源結構。但願歐美的“雙反”調查,能逼迫我國企業絕處逢生,贏得一片光伏産業的新天地。(作者東艷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孫林林係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光伏産品喪失價格優勢 2013-06-06
倒逼中國光伏企業挖掘內需 2013-06-06
中國光伏業已準備好貿易戰 3500億損失超50萬人失業 2013-06-06
歐盟罰單倒逼中國光伏企業挖掘內需 2013-06-06
歐盟徵收臨時反傾銷稅 中國光伏産品喪失價格優勢 2013-06-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