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首批7家企業在新三板正式掛牌,標誌着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也將步入常規化。首批企業的掛牌有益於增強市場的吸引力,也將對後續企業産生一定示範效應。筆者認為,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之前,需要對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充分的認識,對新三板的定位有充分了解,對掛牌前景有理性的預期。 第一,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決定了新三板的服務對象。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全國場外市場著稱的新三板,以地方股權交易市場為載體的四板,以及正在醞釀興起的以券商櫃&市場為主的五板。 從形式上看,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初步健全。但是需認識到,這種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源於政府的行政設置,而非源於市場的自發演化。因此,各市場間的轉板取決於監管層面的頂層設計,比如一些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完全可以在主板上市,但是至今沒有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轉到主板,原因即在於各板之間存在行政劃分,轉板意味着複雜的操作程序,費用非常高,監管層也需隨之改變。新三板亦産生於行政設立,其服務對象在設立之初即確定為非上市公眾公司,這與創業板和四板有明確的區別,因此企業應對照自身,理性選擇是否到新三板掛牌。 第二,
轉板不應成為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主要考慮因素。新三板是一個融資交易平台,通過強化信息披露促進企業規範運營。 筆者認為,企業在這裡掛牌的首要目的是理順治理結構,規範運營管理,為企業做大做強打造堅實基礎。如果企業業務前景較好,具有優良的治理結構,又具有接受外部監督的實力和經驗,那麼將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企業的品牌優勢在申請銀行貸款時也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企業將不會缺乏外部資金來源。以創業板為例,一些企業剛在創業板上市時規模也較小,之後不斷發展壯大,但仍然停留在創業板,這並不影響企業知名度提高及規模的擴大,企業正常的融資需求均可以得到滿足,轉板並未成為這些企業的急切需求。新三板企業也可照搬,如果治理得到規範並且業務發展良好,轉板與否將不再重要。 第三,交易活躍度不應成為企業掛牌的主要考慮因素。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大多為創業型公司,規模較小,股權集中度較高,主要股東之間可能長時間無交易,也沒有出售股份的意願,因此交易量較小,這是市場的常態,不應視為缺乏活力。如果這個市場交易活躍,反而應引起各方警惕,因為很可能是控股股東或資本大鱷在有預謀地炒作。 筆者認為,雖然從大範圍來看,眾多中小企業加總起來,有巨大的融資交易需求,但是對於具體的某家中小企業,其融資交易需求並不大,市場均可以滿足其需求,頻繁交易的現象不應在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出現。 目前,新三板的公司總數已達到212家。近日國務院常務會已將“&&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範圍方案”列入我國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筆者預計,隨着試點範圍的擴大及市場配套設施的完善,新三板公司總數突破300、500及1000家將指日可待。新三板將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交易,促進中小企業規範治理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擬掛牌企業需對市場和自身有充分的認識,形成理性的掛牌預期,充分運用市場平台,為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爭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