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海外並購案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3-05-31   作者:周子勳(北京 編輯)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國食品巨頭史密斯菲爾德5月29日發布聯合公告稱,雙方已達成一份最終並購協議,雙匯國際將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價值約為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7億元),其中包括雙匯國際將承擔史密斯菲爾德的凈債務。股權部分對價約為47億美元,債權部分對價約為23億美元。受此消息提振,雙匯發展30日早盤股價大幅高開。
  某種程度上説,這是一次標準的強強聯合。從規模上看,雙匯國際控股的雙匯發展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産商及豬肉供應商、美國最大的豬肉製品供應商。從效益上看,2012年,雙匯國際出欄生豬31萬頭、生豬屠宰量1142萬頭、肉類總産量2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93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38億元人民幣;2012年,史密斯菲爾德生豬養殖量約為1400萬頭,屠宰量約為2800萬頭,約佔全美屠宰量的28%,肉製品生産量約為130萬噸,收入約131億美元。
  顯然,如果該協議能夠通過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審查,將是中國企業試圖向海外擴張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首先,這是中國企業對美國公司的最大收購案,凸顯出中國大舉收購海外資産的新決心;其次,在瘦肉精事件後,此舉或將對雙匯集團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及贏得國內消費者的信任具有劃時代意義。
  平心而論,類似雙匯這樣的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固然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對於一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的國家,本國企業的國際化可以説是必經之路。在過去幾年間,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與並購方面全線出擊。據商務部的統計,2012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44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
  但在並購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更加審慎。尤其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格外小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成功率僅為40%左右,意味着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仍面臨巨大的風險。政治因素不可小覷,法律、經濟、文化等也可能成為並購失敗的風險因素。
  中國和中資企業在試圖進行海外並購時常常遇挫,最出名的例子就是2005年中海油欲斥資185億美元收購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優尼科,但最終鎩羽而歸。隨着中國日漸成為美國在全球經濟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擔心這宗交易可能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其他敏感領域。而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交易遠非萬無一失。除政治上的擔憂和對中國食品安全的顧慮外,還可能出現其他競購者。
  總的來講,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需要搞清楚買的到底是什麼,是否能帶來相應的技術、品牌、服務以及市場在內的全面升級的産業鏈,還得審慎地比較投資回報與風險。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海外投資的風險。商務部最近頒佈了有關海外合約的新條例,包括&&更嚴厲的環境標準,並修訂了反腐敗規定,這其實是承認了,伴隨着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張而帶來的挑戰。中國企業“走出去”已蔚為大觀,但在出海的路徑和方式上,必須更加精打細算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71億美元並購案引雙匯股價大漲 2013-05-31
梅新育:雙匯的最大風險 2013-05-31
鄧海建:雙匯並購能否取長補短 2013-05-31
雙匯“蛇吞象”難題不少 2013-05-31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最大風險 2013-05-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