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考驗安倍改革成效
2013-05-30   作者:馬紅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上任以來高調祭出寬鬆貨幣政策,希望借通漲預期刺激經濟增長,由此引發業界對“安倍經濟學”效應的熱議。
  不可否認,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長3.5%,東京股市自去年11月以來漲幅近70%等提振了民眾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但經濟需求總量擴容需由人口增量與消費意願提升等共同帶動。而人口老齡化和僵化的移民政策,反映單憑短期量化寬鬆政策和貨幣幻覺,很難觸動日本經濟內在痼疾,甚至或將透支未來。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國家之一,如截至去年10月該國總人口數再減28.4萬至1.275億人,65歲以上的老人首次突破3000萬,佔總人口的24%,14歲以下兒童所佔比例則跌至歷史新低的13%。
  老齡化給日本社會帶來突出衝擊。其一,在職專業人才正面臨後繼乏力的尷尬,日本産業的創新和升級能力受到現實考驗。而且不斷萎縮的勞動力大軍正承受着巨大經濟壓力,現在日本大約每三個勞動力就需供養一位老人,而預計到2050年,每位勞動力就需供養一位老人。其二,老齡化讓政府部門面臨沉重的社會保障工作,養老金、醫療保險經費等令日本財政捉襟見肘,政府債務不斷累積,如日本政府債務為全球最高佔GDP的比重達240%以上。
  而即便已陷入勞動力人口匱乏困境,日本仍在移民政策上秉持保守心態。雖然一些高官政要曾試圖對移民政策做出松動,但因經濟持續低迷、就業形勢嚴峻而遭反對,以至於日本人才輸入進程緩慢,並成為一個在人才流動方面極為封閉的國家。
  安倍政府試圖借用大量印發鈔票、財政投資擴張、敦促日元貶值等擴展政策,給社會經濟輸入活力,其目的就是創造通膨預期,進而刺激消費提前釋放,並帶動相關投資跟進,最終扭轉經濟頹勢。但這一邏輯的重要前提——通漲預期卻未能真正成形。因為鈔票擴印並不一定就能帶來通脹,這些走出央行的增量貨幣如若被繼續儲存在商業銀行,那麼就難以掀起預想中的經濟效應。
  如日本一季度職工工資仍為0.5%的負增長,其普通家庭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在44左右徘徊,而該數值低於50便代表消費者對於市場前景表現悲觀。可見,多數日本民眾的儲蓄意願依然強烈,客觀上抵消了印鈔帶來的影響。此外,日元貶值對消費、投資的拉動作用更值得商榷:一則日幣貶值意味着進口商品成本增加、影響消費;一則出口雖會受益於此,但約40%的日本出口是由日元定價的,受益覆蓋面實際較為有限。
  宏觀經濟中的需求概念,在微觀上體現為“人口+消費”兩大因素。當下日本經濟在這方面卻未實質突破,所謂的刺激政策顯然只是短期效應,無法取得核心變化。正因此在進入5月下旬後,日經平均股指經歷了兩次大幅下跌,預示着日本經濟並未真正企穩走強,再度反映安倍若單純基於短期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成效有限,需盡快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切中人口結構矛盾及投資錯配肌理,以完善和修正“安倍經濟學”;否則安培經濟學將是水中撈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名家]化解流動人口問題需一步一個腳印 2011-06-14
化解流動人口問題需一步一個腳印 2011-06-14
人口問題要未雨綢繆 2009-10-30
我國人口問題嚴峻形勢依然 2007-03-21
我國政府積極應對人口問題新態勢 2007-01-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