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剩飯剩菜只是一廂情願
2013-05-30   作者:堂吉偉德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在武漢的公共場所進餐,如果剩菜剩飯,你可能會因此受罰。5月28日,從武漢市文明餐桌行動領導小組會上傳出信息,該市將對賓館、飯店、餐館、學校食堂、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剩飯剩菜行為制定處罰辦法,現徵集市民建議、意見。(《武漢晚報》5月29日)
  罰款的目的很正當,手段卻未必正確。“處罰剩菜”缺乏法理與民意基礎。一,吃多吃少的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中,完全可以“我的飯桌我作主”,這種基本權利受法律保護,不受外界干擾和侵犯。二,從屬性上講,就餐剩菜造成浪費屬道德範疇,與法律無關。不宜用法律手段解決這一道德問題。三,法無授權不可為。剩菜被罰的執法主體是誰,是否符合行政處罰法,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回答。四,如果在公共場所就餐剩菜被罰,那麼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發生在公共場合的類似行為也應當被罰,比如説髒話、罵人、大嗓門説話、光膀子、衣冠不整等等。
  此外,實施罰款不能忽視兩個關鍵前提,一是如何區分有心擺譜和無心之過,如何分清故意和無意。二是如何區別傳統風俗習慣和科學用餐的差異,如何把人情需要與合理用餐結合起來。顯然,處罰剩菜的想法並不可行,只是某些領導的一廂情願罷了。
  即便在“光盤行動”做得較好的一些國家,剩菜也僅會被認為沒教養,而不會用粗暴的行政手段去強行干涉。引導國民理性消費,就得改變傳統的飲食消費習慣和經營方式,一方面,分餐制或者自助餐的就餐方式應當得到全面的推廣;另一方面,中國餐飲業備受病詬的“最低消費”現象必鬚根除。同時,餐飲服務企業也應該為消費者提供合理消費建議和營養指南。
  相比於剩菜造成的浪費來説,這種“罰款”的手段顯然更令人擔憂。這説明公權力的手伸得太長,管得太細。原本的道德引導變成了行政強制,並因此加重了消費負擔,隨意侵犯了公眾權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第一現場]農村空巢老人剩飯就是家常飯 病痛無人問 2012-07-25
剩飯就是家常飯 病痛無人問 2012-07-25
[第一現場]剩飯就是家常飯 病痛無人問 2012-07-25
個股炒“剩飯” 指數難有大作為 2011-02-25
撿ST公司扔掉“剩飯” ST東盛重組似謎 2009-06-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