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提升創新競爭力
2013-05-23   作者:周劍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不久前發布的2012年度“全球創新指數”中,新加坡蟬聯季軍,高居亞洲第一。資源匱乏、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新加坡,曾是個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國家,近年來創新力和城市競爭力雙雙攀升,所以能夠取得這般成績,知識和創新經濟功不可沒。
  新加坡政府啟動系列改革,為發展科技和知識經濟打下了制度根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先是重組了國家科技局,並更名為科技研究局,重點扶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産品和新技術,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緊接着建立國家科技城以吸引世界科技企業入駐並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球前100家科技信息公司中,已有近70家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使得新加坡成為了區域信息科技樞紐。同時,政府設立全國科技獎學金,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從事研發工作。
  為鼓勵科技産業發展,新加坡實行了“增”、“減”有度的財政和稅收政策。2010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2011年至2015年間投資161億美元用於支持創新和企業發展,這項投入同比增長了20%,同時規劃到2015年,科研總投入要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3.5%。對於支柱性産業,新加坡更是採取全面的策略性管理方式,鼓勵其增加研發投入。例如,在新加坡境內開展的研發活動,大幅提升稅收減免額度。由經濟發展局批復的研發項目能夠享受200%的稅收減免。在政策的有效帶動下,新加坡私營企業已經把研發投資視為最重要的發展動力。數據顯示,該類企業2008年研發開支佔總開支的比例達到了71.8%。
  新加坡還建立了強有力的研發生態系統和完善的知識産權保障制度。新加坡注重保護和推動專利和創新産品的發展,使得知識産權的經濟活動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投資科研産業的商人普遍&&,在獅城不用擔心産品“被山寨”,比較有安全感。
  此外,新加坡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在專利保護和成果轉換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科研院所裏普遍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幫助專利知識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就專門成立了技術創新和商業化中心(CTIC),致力於管理大學的知識産權資産,協調研發經費,並建立了與其他高校和企業界的&&。從2008年成立至今,該中心共約提交188項專利申請,137項得到了認定,專利發明覆蓋了生物技術、IT、工程、醫療保健和材料等各領域。
  經過多年的布局規劃和持續發展,如今新加坡的經濟體系已經成功轉型為高科技、基礎研發、生命科學等知識密集型經濟。在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2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調查結果顯示,120個受調查城市中,新加坡僅次於紐約、倫敦,排名第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韓國知識經濟部:中國有望成韓國最大投資方 2010-08-31
知識經濟推動我國發展方式轉變論壇舉行 2010-07-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