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生産需要全程監控
2013-05-23   作者:王月金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百年老店同仁堂陷入重金屬超標漩渦,先是香港衞生署發布公告稱,一批同仁堂 “健體五補丸”被檢測出水銀(汞)含量超標,後又曝出,同仁堂旗下另外兩款産品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的硃砂成分含量超標。
  此前,雲南白藥、漢森四磨湯、廣西盈康維C銀翹片等中藥均捲入重金屬超標的爭議風波。中藥是中華名族的瑰寶,在尋常百姓中作為治療藥物和保健食材廣泛服用和食用,但傳統的中藥已經沒有那麼安全了。
  眾所周知,重金屬元素不能被生物降解,卻能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後進入人體。重金屬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酶等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器官中累積,造成慢性中毒,可引起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及肝、腎功能受損等。
  國家藥典委員會曾發布有關中藥重金屬、農殘、黃曲霉毒素等物質的限量標準草案,其中明確規定,“除礦物、動物、海洋類以外的中藥材中,汞不得過1mg/kg。 ”然而,真正落實起來卻很難。
  事實上,中藥重金屬超標問題在中藥領域並非新問題,從産品生産環節來説,一些中藥企業所用藥材是從農村收購來的,而種植中藥材的土壤、水源等很多處於被污染的環境中,這導致藥材容易附帶重金屬,而且,不良經銷商也可能人為摻雜重金屬增重。從監管方面來説,因為檢驗技術、人員配備、設備支持等多方面仍存弊端,所以目前對於中藥重金屬的抽查監測和執行均不到位。
  為控制中藥材的重金屬含量,首先要在生産原材料上下工夫,鼓勵企業進行規模化種植,對種植的土壤和水源及空氣要有行業標準,避免種植過程中出現重金屬污染。其次,在收購原材料的過程中,必須反復檢驗,不僅要避免不良商販摻入重金屬增重,而且對藥材的儲存運行等設備有嚴格的規定。再次,在炮製加工、製劑等中藥生産過程中要進行全程質量監控。不僅如此,在監管方面,國家應該充分重視起來,建立健全中藥材生産的行業標準,提高檢驗技術,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加大對不良中間商及涉事企業的懲罰力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孫耀志代表:給予中藥生産企業稅費減免 2012-03-12
蜀中制藥中藥生産線確認停産整改 2011-05-24
北京:嚴查中藥生産違規違法行為 2011-03-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