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産稅試點擴容,並預計主要針對增量徵收的消息再次引發輿論關注。據報道,目前由住建部牽頭組成專門機構,對房産稅的試點擴容以及全面開徵做相關調研準備。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在接受採訪時&&,第二批房産稅試點擴容基本上是以地方政府自願為主。 對於房産稅,公眾如今似乎有一種“審稅疲勞”的感覺。按照“稅收法定”原則,徵收房産稅應該要有法律依據,但相關立法遲遲不見動靜。上海與重慶雖然先行試點,但力度太小,而且不見
“升級”、“擴容”。尤其是,第二批試點城市很長時間以來“只打雷不下雨”,公眾的期望值不斷下降。 樓市宏觀調控的最大問題是,注重交易環節而不重視持有環節。於是,投資投機性需求成為房價上漲的主要推手。儘管在通過限購、信貸等手段來遏制投資投機,但實踐證明效果有限,所以,通過徵收房産稅對房産持有環節進行調控,基本成為大多數人的一個共識。 然而,房産稅並沒有應聲下落,而是長期懸在空中,有關方面既沒有宣布哪些城市列入第二批試點名單,也沒有明確時間表。即使有的城市傳出即將開徵房産稅,但最後沒有下文,不了了之。比如,今年傳出4月26日杭州&&細則,5月1日起開始徵收房産稅,但過了時間卻不見動靜。 房産稅試點擴容何以“只打雷不下雨”?財政部專家揭開了一個謎底:房産稅試點擴容是以地方政府自願為主。這意味着,只有在地方政府自願的情況下房産稅才能落地,如果某些地方不願意徵收房産稅則難以落地。換言之,房産稅試點擴容不是根據宏觀調控需要來推行,而是要看地方政府的“臉色”。 不可否認,房産稅是一種地方稅,如果地方政府態度不積極則無法順利實施。但坦白説,恐怕沒有幾個地方政府會“自願”徵收房産稅,原因很簡單,房産稅收入對地方財政沒有多少影響,而賣地收入和其他房地産稅費收入則對地方財政影響很大。如果徵收房産稅,就有可能影響房價上漲進而影響地方財政收入。 而且,房地産是很多地方的“支柱産業”,關聯行業涉及幾十個,地方政府自然不願意徵收房産稅,因為開徵房産稅不僅打擊樓市投資投機性需求,而且會影響未來市場預期。再加上不少地方債務很嚴重,近期多項經濟數據不理想,那麼,為了GDP、財政收入和政績,某些地方官員就會充當房價“保護傘”。 在現實背景下,地方政府為了自己利益而不願試點房産稅,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但讓人意外的是,國家有關方面卻允許地方政府自願試點房産稅。如果房産稅試點不試點完全由地方政府説了算,恐怕房産稅難以推行,即使推行了也很難發揮出應有的調控功能。 徵收房産稅的價值,不僅是抑制投資投機讓房價穩定或者回歸合理水平,而且還能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能推動土地財政改革甚至能推動中國財稅改革。因此,在地方政府對房産稅試點擴容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為了讓房産稅發揮應有作用,國家有關方面應掌握房産稅試點擴容、監督的主動權。 譬如,根據各地房價、收入差距等方面的數據變化,以及各地房産稅徵收準備等情況,有關方面應圈定第二批試點城市的名單,並公開名單和時間表,以鞭策地方政府積極配合樓市宏觀調控。對於先行試點的上海和重慶,應該對試點情況進行評估,並鞭策這兩個城市房産稅試點“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