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滯脹”還靠激活實體經濟
2013-05-21   作者:阮修星  來源: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字號
  儘管4月份CPI2.4%的同比漲幅仍在3%的調控目標之內,短期內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我們對物價上行的壓力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掉以輕心。原因有三:一是主要發達國家的量化寬鬆政策仍在持續,人民幣大幅升值導致國際熱錢不斷流入,流動性的氾濫是個大麻煩;二是勞動力、天然氣等資源類産品價格仍存在上漲的壓力,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未來物價;三是“豬周期”可能接近底部,向上反彈的時間點越來越近,再加上乾旱對糧食生産的影響,未來農産品方面的漲價仍是物價上行面臨的一個重要變量。
  不過,相較於PPI的持續下滑、實體經濟復蘇乏力來説,物價問題還算不上是當前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矛盾。PPI連續14個月同比負增長,這進一步凸顯出中國製造業持續低迷、經濟復蘇乏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PPI仍將持續面臨輸入性緊縮與弱需求的雙重壓力,增速由負轉正的時點可能推延至第三季度。因此,如何破解産能過剩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
  面對CPI、PPI“剪刀差”的擴大,在保增長、控通脹的政策選擇上,決策層和監管層面臨“兩難”。對於貨幣政策來説,既不能重蹈大幅寬鬆、飲鴆止渴似地刺激經濟增長的覆轍,又要給予一定的流動性支持經濟的增長。因此,寄希望央行接連降息可能不太現實。從當前監管層透露的信號來看,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保持穩定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可能更多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信貸的結構性微調,在維持必要流動性的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將氾濫的流動性一方面引向實體經濟,另一方面控制在一個比較安全的“池子”之內。
  當前更需要關注的是,大量的實體企業盈利微薄、生存艱難,特別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使得很多外向型企業在生死邊緣徘徊;而與之相伴的是,龐大的流動性卻在投機和金融之間亂竄。因此,如何通過財稅等手段,在不加大通脹壓力的前提之下,激活實體經濟的活力,讓宏觀經濟高質量地復蘇,才是擺脫“滯脹”風險的最好路徑選擇。
  但是,激活實體經濟活力、加快經濟的轉型升級又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近年來,決策層和監管層在不斷地強調並推出政策和措施,力圖去破解這個難題,可是到目前為止,由於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效果仍然不太盡如人意。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何這麼多政策難以調動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的積極性,為何解決不了企業融資難、盈利微薄的窘境,為何樓市久調不下、內需難以有效激活、市場需求疲弱?如何破解這些難題,顯然考驗着決策層和監管層的智慧和勇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民生:瞄準新興城鎮化和實體經濟 2013-05-17
民生銀行:瞄準新興的城鎮化和實體經濟 2013-05-15
實體經濟不牢,政策退出地動山搖 2013-04-18
貼近實體經濟 實現銀行業健康發展 2013-04-18
倒逼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2013-04-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