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品牌”只會傷害奶粉業
2013-05-16   作者:徐立凡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只需交5100元就可貼新西蘭奶粉商標,只需花一萬多元,就可擁有一個原産地新西蘭的品牌。央視日前曝光的貼牌洋奶粉産業鏈中的亂象,令人對奶粉市場再添憂慮。
  本來,貼牌生産是擁有品牌優勢的製造商為了降低生産成本,發揮比較優勢,將品牌産品或配件交由其他廠家代工的合作模式。許多中國企業,就是借代工生産提高了産品附加值,打開了國際市場。然而,這一做大做強企業的成功經驗,卻被一些洋奶粉貼牌企業惡意複製。國外註冊企業門檻較低,以中國公司名義申請一個新西蘭商標,或在新西蘭成立一家公司,以該公司名義申請商標,費用不高,但是潛在收益巨大:既可以製造“來自安全奶源生産地”的外在假象,而且因為不在商標註冊地銷售,又能回避當地嚴厲監管帶來的風險。
  顯然,這個“出口轉內銷”的游戲設計的初衷,本來就與提高産品質量無關,而與惡意欺詐無異。欺詐的對象,就是中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何其辛苦!既要為一袋安全奶粉孜孜以求,又得成為專家,能夠對真假莫辨的洋奶粉有效甄別。
  貼牌洋奶粉貼出的是奶粉生産行業的不自信。過去奶粉生産企業不斷曝出的醜聞,確實極大地傷害了國産奶粉業的市場信譽。拯救行業公信力,只能靠從原材料到加工各個環節的嚴格把關,重獲公眾信任,而不是靠穿上件“洋馬甲”耍花槍。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相關廠家不懂?市場競爭激烈,重建市場信任成本過高,都不是理由。關鍵還是違法成本過低。事實上,貼牌洋奶粉的違法成本為零。
  貼牌加工,通常運用於製造業,而不會用在食品業。在食品業代工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對公眾安全、行業和企業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對於什麼行業適用於貼牌生産,什麼領域不適用,迄今沒有明確規定。買個廉價洋品牌以圖牟利,實際上沒有什麼風險。
  “挾洋牟利”只會再傷奶粉業。因此,當務之急是扎牢相關制度的籬笆。對於奶粉業這一類涉及公共安全的産品,應該從國家安全的高度加強管理。除確實在國外建立完整生産鏈的産品外,其他玩貼牌游戲的産品,理應禁入市場。除了提高市場准入門檻,還需要司法介入。這一類貼牌游戲,是否涉嫌違法,如何量刑,需要明確的司法解釋。
  “重典治亂,點亮百姓安全餐桌。”這是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就食品安全問題提出的要求。重典治貼牌洋奶粉亂象,此正其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雅貝氏假洋品牌疑雲 2012-11-08
聯想入股奶粉企業被指假洋品牌 借道海外産品成潮 2012-01-10
紐瑞滋等多奶粉疑是假洋品牌 2012-01-02
假洋品牌拷問商業誠信 2011-07-13
羅萊家紡旗下尚瑪可被指假洋品牌 2010-03-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