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産能過剩需多管齊下
2013-05-15   作者:左右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準備&&“關於化解産能過剩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對此積極調研並制定相關意見,不久將以書面形式報送國務院。根據總的規劃,今後將嚴控産能過剩行業新增項目,違規建設項目也將受到嚴厲整治。
  筆者以為,在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分行業提出化解的具體辦法,責任落實到相關部門的同時,也要引導技術創新、“走出去”兩大策略以應對産能過剩,並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抑制産能過剩還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落實部門責任的同時,應該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另一方面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最終實現産能過剩産業轉移海外。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財政投入,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可以有效抑制企業立項落後産能項目。其他經濟體的發展經驗表明,抑制産能尤其是落後産能,需要政府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發達國家在淘汰落後、鼓勵創新方面的政府干預力度較大。如日本針對落後産能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採用設備註冊制度、指定准入標準、淘汰落後設備、鼓勵使用節能環保設備等一系列做法。美國針對21世紀初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問題,採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的産業升級方式;美國經濟重心轉向第三産業,工業經濟也開始向信息經濟轉型並引領了全球信息化革命,美國由此擺脫了傳統産業升級的難題,化解了産能過剩。
  在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的同時,鼓勵企業“走出去”或將有效緩解國內産能過剩問題。如加快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的引導和政策支持。引導、規範和保護企業的境外投資活動,鼓勵投融資系統加大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快傳統製造業“走出去”,推動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企業在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建立境外重化工園區。
  此外,目前,在我國,落後産能大多伴隨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因此,不妨將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指標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與此同時,還可以發揮公眾監督來遏制産能過剩。
  總體來看,目前化解産能過剩問題,還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從而防止産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治理産能過剩需改變地方投資理念 2013-05-14
激活市場競爭 解剖産能過剩 2013-05-13
國家醞釀重拳治理産能過剩 2013-05-13
不必擔憂審批權下放助長産能過剩 2013-05-09
德國企業緣何不懼産能過剩 2013-05-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