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電影的最好時光
2013-05-14   作者:張立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從去年年底,國産電影似乎突然逆轉頹勢,由票房比例不斷下滑,到《泰囧》創下12億票房歷史紀錄,至今有《西游降魔篇》、《北京遇上西雅圖》、《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連續獲得高票房。與此同時,在證券市場上,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領導的傳媒娛樂板塊持續走高。
  這證明了一個事實,就是具有巨大人口規模的中國市場優勢開始顯現。據電影局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收入52.48億,其中國産影片票房收入為36.15億,佔69%,同比去年的16.51億增119%。
  但這不能説是國産電影的好時光來臨,而是中國電影市場膨脹的一個自然結果。即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進影院看電影時,水漲船高效應會讓國産片跟着票房上漲。要想主導這個市場,中國電影業還必須不斷提高水平和質量。
  中國電影市場的膨脹,首先是制約電影業發展的硬體條件得到解決,隨着商業的繁榮,影院與商場融合在一起相互促進。新建電影院和屏幕數快速增長,尤其是二三線影院數量大幅增長。與此同時,隨着國民收入快速增長,使得電影消費潛力逐漸釋放,雙方相互促進。
  電影發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中國擁有了多條院線,在營銷方面也變得市場化與多元化,由過去較為單一且投資較少的營銷方式(比如見面會),變成大投入、立體化的營銷,尤其是微博宣傳、請基金經理觀摩、廣告投入等,通過製造社會話題和口碑吸引人們觀影。
  顯然,中國電影市場的産業鏈已經初步成型,除了製作端還處於較低水平之外,投資、影院、發行以及衍生品開發等都得到了提升,市場開發還需要更多好的國産電影以及更為廉價的票價,否則,這個産業鏈可能只為增加好萊塢電影票房服務。儘管國産電影在二三線城市有更多市場,但從長期看,觀影習慣和觀影水平的提高,必將對國産電影提出更高的要求。
  現在來看,讓電影市場爆發的臨界點主要是票價的相對降低。會員制、團購、白天或周二優惠等措施,讓一部電影的平均售價大約在50元左右。但是,隨着收入增長以及物價上漲,50元變得相對不再昂貴,與喝杯咖啡或吃個快餐差不多,讓電影消費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對於電影的評論是一個社交話題,讓看電影帶來的價值增加。
  對於年輕一代的“屌絲階層”,主要是通過淘寶等網絡購物,商場服裝等商品相對較貴,而且款式等可選擇的空間太小。這讓年輕人業餘時間逛街消費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流連於服裝店,而是咖啡館、甜品店或電影院。看電影成了最便宜的約會和娛樂方式。因此,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有助於電影市場的繁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2013哪些國産電影值得期待? 2013-01-17
國産電影人應該謙虛與反思 2012-12-07
國産電影集體狂歡不能倚仗大片獨舞 2009-02-17
國産電影的大片、小片和中片 2007-01-29
2006年韓國國産電影票房首次突破六成大關 2007-01-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