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面對中歐光伏貿易爭端
2013-05-13   作者:崇大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大海看歐盟

  近日歐委會初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産品徵收37%至68%的反傾銷稅,如果不出意外,歐盟將在6月初宣布終裁結果。
  其實早在3月初啟動對中國光伏産品自動登記制度時,歐盟的文件中就已明確&&:調查小組已經掌握了充分的初步證據證明由中國進口的上述産品對歐盟市場實施了傾銷,且這種傾銷行為已經對歐盟的光伏産業造成了損害。而據知情人士介紹:在光伏産品問題上,歐盟與成員雙方都有很強的意願對中國出口的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這意味着這樁案子已基本無翻盤的可能。
  對於貿易爭端,向來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例如在光伏案件中,歐盟將中國光伏産品成本參照國選在美國。而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美國和歐洲同屬於光伏産品的高成本區域,中國、韓國及中國台灣則屬於低成本區域。對此歐盟方面的解釋是選擇美國是因為只有美國&&願意作為參照國提供相關數據,但這些數據是否可信,值得懷疑。
  另外,對於“非法補貼”的定義也向來存在着較大的不透明性。歐洲的發起方曾拿出許多言之鑿鑿的“證據”證明中國企業得到政府的非法補貼。但實際上補貼在光伏業界是一個慣例,如果不依靠政府的補貼,光伏的電價是無法與普通電價相競爭的,那樣恐怕任何企業都無法生存。其實即使那些發起調查的企業,也有不少至今仍拿着成員國政府鉅額補貼的。
  大家都知道貿易爭端這種官司不好打,因為“裁判員”的特殊身份,無法做到完全的公平。而當一國或地區發生經濟危機與衰退的時候,其政府也往往通過貿易戰來轉嫁國內危機,這已經形成世界性的慣例。而且歐盟説得很清楚:對中國産品的貿易制裁就是為了保住歐洲的就業。其實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爭端就越來越頻繁,而且中國往往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不過中歐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對對方的産品都有很高的依存度,這一點雙方都十分清楚。而一旦真的打起貿易戰,往往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因此我們也只能是一邊打官司,一邊做生意。
  當然,到了這一步,局勢也並不是無可挽回。過去的經驗表明:凡是積極應訴、積極配合調查的企業,往往會得到一個較好的結果。因此我們的企業還是應該打起精神,積極應訴。這起案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光伏行業的過剩産能,這一點無需回避。相信大家都清楚:光伏行業將來必定會經歷一次大的淘汰與整合過程,只有活下來的企業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
  對於光伏貿易爭端,既然無法避免,那就應該坦然面對。案件發起方有一條“理由”:“中國的廉價進口擠壓了歐洲企業的利潤,使我們無法在創新方面進行投資。”在歐盟一再強調通過創新來振興經濟的今天,這條“理由”有非常大的殺傷力,但同時也應該給中國企業一些啟示。
  筆者以為,如果我們能應對有方,將這一事件作為促進光伏行業優勝劣汰的一次機會,使那些有實力、有優勢,特別是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生存下來,成為未來中國光伏行業的中堅力量,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歐盟對中光伏玻璃發起反補貼調查 2013-05-08
嘉興市首個光伏發電項目正式並網 2013-05-06
歐盟光伏“雙反案”初裁恐對華不利 2013-05-06
警惕新能源産業被“牽鼻子” 2013-04-18
資本抄底中國光伏 股市飄紅難掩債務風險 2013-04-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