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美國等發達國家意識到了“産業空洞化”的內在弊端和巨大危害,着手推行“再工業化”戰略,並開啟了以能源生態化、製造數字化為核心,以互聯網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結合為特徵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序幕。受此影響,製造業出現了以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和服務化為主要特徵的高端化發展趨勢,全球製造業産業分工布局也開始出現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傾斜和深度調整。中國製造業企業必須認真面對、研究第三次工業革命,抓住這次機遇。否則本已縮小的差距,將會再次拉大。 目前,我國的製造業企業基本還是被鎖定在全球産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2008年東南沿海地區製造企業的紛紛倒閉凸顯了我國製造業低技術、低附加值、低競爭力等結構性和素質性的短板。 現在工業化和信息化已高度融合,製造業無論是生産流程還是産品均已實現智能化。為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的衝擊,中國製造業必須努力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低技術密集向高技術密集、由粗放發展向精細製造、由大規模生産向大規模定制的全面戰略轉型。而作為現代産業體系的脊梁和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率先實現裝備製造業的高端化更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但目前,金融機構在信貸管理模式、金融創新能力上與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特徵不相適應。銀行要求短期見效見利,而後者生産周期長、回報率不確定性較大。因此,融資成本明顯過高,5年期銀行貸款利率最低6.55%,還允許上浮,實際利率超過了7%,而裝備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5%。這樣的融資成本,讓裝備企業如何發展壯大? 靠裝備製造企業自有資本積累,就形成資本約束型的結構性短板,嚴重制約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發展;這種局面不改觀,不能利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及時搶佔高端製造業的戰略高地,會進一步被鎖定在全球産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應該建立國家級裝備製造業高端化金融試驗區,選擇遼寧等最有基礎和條件的重點地域作為突破口,研究&&金融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的綜合性配套措施,形成與重點領域高端裝備製造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良性互動的金融産業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