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因素令貨幣政策壓力增大
2013-05-09   作者:唐福勇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分享到:
【字號
    一是近期歐洲央行、印度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的陸續降息帶來的中國是否需要調整利率的壓力;二是美日持續的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的影響壓力;三是今年以來外匯佔款創下歷史新高,表明熱錢今年以來有較大規模通過各類途徑涌入國內的壓力。
  中國的貨幣政策最近正受到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巨大壓力,是作出應對式的調整還是保持年初定下的基調,正越來越多困擾着貨幣當局。
  一是近期歐洲央行、印度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的陸續降息帶來的中國是否需要調整利率的壓力;二是美日持續的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的影響壓力;三是今年以來外匯佔款創下歷史新高,表明熱錢今年以來有較大規模通過各類途徑涌入國內的壓力。
  以上三方面的壓力集中到一塊,令市場在揣摩中國貨幣政策是否會有細微調整。從目前的高層及貨幣當局的表態來看,整體貨幣政策基調並沒有什麼變化。而細微的具體變化則已然發生,最明顯的就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一通知要求銀行強化結售匯綜合頭寸和貸存比管理,未及時對異常資金流動情況做出解釋的進出口企業將被降級。在市場看來,新規顯然是針對外匯佔款增加過快的壓力和打擊熱錢借道虛假貿易進入境內投機套利,此外,持續的熱錢流入也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近期屢創新高。
  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增信貸投放來看,保持了較高的信貸投放水平,3月份單月新增信貸超過一萬億元的事實,説明雖然房地産調控在持續從緊,但整體的信貸投放並沒有因此受影響而降低,相反較往年仍有增長。如果從年初整體經濟形勢仍處疲軟、復蘇乏力的角度而言,選擇一次降息有利於刺激儲蓄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投資和消費活躍程度,差別化的降息也能一定程度降低個人和企業的資金利用成本。此外,降息也能令境內外息差縮小,從而有利於降低套息套利資本的大量進出。
  從歐洲、印度等央行降息的理由來看,類似理由都包括經濟增速乏力或減速、通脹壓力較小等,而這兩方面理由,對於中國也存在這種現象,經濟增速去年底以來持續放緩,今年以來的CPI指數保持在2%上下的低位。
  同樣,如果跟隨美日等實施寬鬆貨幣,中國也可以通過降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但眼下而言,國內流動性並不缺乏,即使釋放一定的流動性,也未必能如美日一樣刺激和推動本國股市持續走強。相反,保持適當的流動性並引導資金真正進入需要發展的實體經濟之中更有利於經濟的健康運行。
  然而,居高不下的外匯佔款現實與人民幣近期的持續升值,反過來又的確給貨幣當局形成了巨大壓力,一方面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化解這種壓力,比如在歐美等國通過本幣貶值來推動出口貿易的時候,中國如何保持幣值的相對穩定以給國內的出口企業更大的生存空間與競爭力優勢。
  諸如此類,都需要貨幣當局在平衡中作出細微調整與變化。眼下,多種壓力已經擺在眼前,能做的或許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貨幣政策難以大幅放鬆 2013-05-08
歐元區降息加大了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難度 2013-05-07
貨幣政策應打“穩”字牌 2013-05-07
二季度貨幣政策或將微調 2013-05-07
貨幣政策 不需動時不必動 2013-05-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