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公布的報告指出,國産産品質量好於進口産品。從價格上看,進口品牌價格高於國産品牌近一倍。這一結論引發關注和質疑。該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在回應質疑時稱,抽檢的是主流品牌。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的報告公布後,很多網友不但不相信“國産奶粉好於進口”這一結論,而且認為這是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為國産奶粉做“廣告”。實際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就是在為國産奶粉做
“廣告”。去年,該協會負責人就公開宣稱:“其實我自己的孫子,喝的就是國産奶!”可以説,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經常在宣傳、推銷國産奶粉,幾乎路人皆知。 作為行業協會,推銷行業企業的産品沒有什麼錯。但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的問題在於,似乎只維護行業主流品牌企業的利益。該協會負責人明確&&,我們協會從2010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在行業內開展了月月抽檢活動,就是對這些主流品牌進行每月的質量抽檢。顯然,把非主流品牌拋到了一邊。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所謂的“主流品牌”,就是在省會一級城市、大的市場都能夠看到的這些品牌。而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近年來委託抽檢的主流品牌,是16家國內企業生産的産品,包括在國內生産的外資品牌和國內生産的內資品牌。這樣的主流品牌佔多少呢?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給出的數字是70%。這讓人很好奇,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為何只抽檢主流品牌? 可能在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看來,主流品牌能代表國産奶粉,抽檢主流品牌就能達到拯救國産奶粉的目的。但恐怕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眼中的“主流品牌”,很可能是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的會員單位,由於這些企業向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交會費,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才提供一定服務,包括月月抽檢這些企業的産品。是否如猜測的這樣?讓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公開回應。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為自己的主要會員企業服務,似乎也沒有錯,但是,由於忽略了那些非會員企業、非主流品牌企業,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所做的努力不僅收效甚微,而且還會帶來不少負面效應。比如,給公眾的印像是,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有選擇的抽檢國産奶粉,並不是為了行業整體利益,而是受利益驅使。 再比如,只抽檢主流品牌的産品質量,佔市場份額30%左右的非主流品牌的奶粉質量就缺乏保證,一旦出現奶粉事件,受影響的就不僅是非主流品牌,作為國産奶粉一部分的主流品牌,也會多少受影響。因為,經歷多起奶粉事件之後,國産奶粉聲譽俱損,如果只是抽檢主流品牌,無疑救不了國産奶粉。 儘管國産奶粉品牌可以分為主流與非主流,但屬於同一個行業——中國乳製品行業;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也不應該是只為主流企業服務的協會,應該維護所有行業企業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國産奶粉的聲譽。我們要意識到,如果非主流品牌被忽視,就會變成木桶的一塊短板,影響整個乳製品行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而且,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只是在省會一級城市、大的市場抽檢奶粉質量,就忽視了廣大農村市場的奶粉質量。眾所周知,對食品質量的監管本來就重視大城市,而農村市場則是監管的薄弱環節。如果非主流品牌奶粉
“爹不管娘不疼”,農村市場就變成了非主流品牌奶粉野蠻生長之地,最終拖累國産奶粉的整體形象。 因此,儘管國産奶粉的問題根源在於行業標準,在於監管不力,在於企業的良心,但也有看到,行業協會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也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如果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對主流品牌和非主流品牌一視同仁,兩手都抓兩手都硬,顯然,國産奶粉的形象早就改觀了,消費者早就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