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13中國網 普益財富管理論壇上&&,産能不足或者需求過旺,一直困擾中國經濟。房地産調控屢調屢漲,以及最近出現的“搶黃金”現象,根本原因在於老百姓缺乏可信、大規模的穩定投資渠道。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需要擴大金融産品開放,引進一部分國外金融資産。 李稻葵説,房地産問題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説出現了大規模的成效,“原因就在於老百姓沒有除了房地産之外的可信、大規模的穩定投資渠道”。只要中國經濟不能夠産生大規模的金融産品、財富管理産品,房地産調控就不能到位,依賴行政手段不一定能夠完成重任。 李稻葵&&,中國經濟最近出現的“搶黃金”現象,根本原因也是金融産品不夠,“黃金能分紅嗎?能變成實際的回報嗎?除非黃金價格漲。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李稻葵認為,在産能不足和需求過旺的情況下,必須要擴大開放。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呼喚財富創新,而財富創新的一個大方向是開放,引進部分國外的金融資産給財富管理業、保險公司為老百姓提供服務,提供投資的渠道。 李稻葵&&這樣做有三大好處。第一是減輕國內宏觀調控負擔,尤其是房地産調控。允許一部分家庭和機構將資産、資金合理、合法、公開透明地投向國外的金融資産,減輕宏觀調控、房地産調控的壓力。 第二是給老百姓創造幸福。“現在中國老百姓大量購買從iPhone到iPad,從寶馬、奧迪到大眾等國外産品,拉動了國外大跨國公司的利潤。眼睜睜看到蘋果、寶馬的股票成倍上漲。我們只能買他們的産品,只有忍受他們的高價格,而沒有享受到價格上升、利潤上漲、市值上升的好處,這是對中國老百姓極大的不公平”。 第三是對衝熱錢,有效應對國外流動性過剩壓力。當前日本、美國、歐央行都在擴大貨幣發行,大量的熱錢要涌入中國,造成宏觀經濟困難。“如果每年有1、2千億美元出去的話,不就形成有效對衝嗎?而且這種對衝還可以幫助實體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