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的PMI走勢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增長基礎並不牢固、下行趨勢尚未改觀的預期。與早前滙豐PMI下滑走勢類似,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5月1日發布的4月PMI指數僅為50.6%,比3月下跌了0.3個百分點。而在過去8年中,4月官方PMI平均比3月高0.9個點。這個反差顯示了4月是傳統製造業的開工旺季,但目前製造業的實情卻是旺季不旺。尤其新訂單、出口訂單雙雙下降,顯示了內外需求同時在放緩。又因為需求端的疲軟,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以上。生産指數仍舊高於新訂單指數,再次驗證了當前産能過剩仍是困擾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原因。 中國製造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在困境中最傷元氣的是中小企業。但是,即便經濟下滑風險加大,也不應放緩改革步伐。畢竟僅靠政策刺激只能頂一時之用,且從中長遠來看,只會加重産能過剩的後遺症。 4月新訂單指數為51.7%,比3月回落了0.6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製造業等6個行業低於50%。生産方面亦有回落,4月生産指數為52.6%,比3月微落0.1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4月生産指數仍高於訂單指數,凸顯出産能的過剩。 據此,筆者預計即將發布的4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也難以樂觀。比如,工業生産仍舊低迷,由於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僅5.3%,增速比1至2月大幅回落了11.9個百分點,預計4月工業生産或為9%。而投資方面,在産能過剩與部分企業債務利息高企之下,私人投資仍顯不足。當然,自3月下旬以來,伴隨地方新一屆領導人的到任,基建投資有望繼續加快,成為抵擋經濟下滑的重要因素。而隨着新一屆政府厲行節約與反腐敗力度的加強,今年消費,特別是高端白酒和餐飲消費會低於往年。 總之,有別於市場歲末年初對於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當前的種種跡象表明,
2009年經濟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正在進一步顯現,二季度GDP或進一步回落至7.6%。 看外貿形勢,4月反映製造業外貿狀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跌至臨界點以下,為48.6%,比3月下降2.3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8.7%,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同樣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製造業用於生産的原材料進口量持續減少。
相對於3月上升的進出口指數,4月雙雙下滑的進出口指數或許更真實地反映了經濟疲軟的現狀。與對歐美日出口大幅下滑相比,早先內地對香港地區的出口增速驚人,其實是不少企業存在通過保稅區一日游或同一批貨反復進出口以換取出口退稅或掩蓋其資本流入的局面。如果單從經濟基本面來講,當前美國經濟復蘇弱於預期,一季度GDP增速僅為2.5%,歐洲經濟衰退的局面仍在持續,海外形勢仍不支持出口大幅度向好。 另外,通脹方面,受需求端疲軟的影響,製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由升轉降,且降幅顯著,4月購進價格指數40.1%,比上月大幅下降了10.5個百分點至臨界點以下。從行業來看,僅有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製造業高於50%;其餘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業、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等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20個行業均低於50%。 與購進價格指數回落相對,筆者預計4月PPI仍將處於通縮區間,同比增幅或為-2.4%。而從終端消費品價格來看,基於商務部、農業部、統計局的高頻食品價格數據,4月食品價格將繼續下降,只有蔬菜價格有所反彈。特別是因為受到禽流感與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的影響,近一段時間雞肉和豬肉價格下滑顯著。預計4月食品價格環比下降或為1.9%,同比增長或為1.7%。進而帶動4月CPI回落至1.9%,通脹重回1時代。 相對於加速放緩的經濟增長速度而言,筆者認為今年的通脹尚不足為慮,所以未來貨幣政策似乎還沒有收緊的必要。當然,由於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激增,為了防範未來影子銀行與地方政府平台的莫測風險,預計二季度貨幣政策將返回至中性,
4月新增貸款或達9000億,全年新增貸款或達9萬億。考慮到資本流入的影響,貨幣供應量仍將高於政策目標,預計4月M2同比增長或達15.4%。顯然,為了應對經濟下滑的局面,採取減稅、加大基礎設施預算以及將反腐成果轉移支付給低收入群體等政策措施,在目前就顯得更為緊迫了。 但從長期來看,要使中國經濟重新恢復活力,唯有繼續推動深層次的制度改革。如加速財政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以及農村土地改革,以及加速城鎮化戰略釋放內需等等。一句話,經濟增速加速下滑,恰是在考驗我們的改革決心,如能借此機會化挑戰為機遇,堅韌不拔持續推進改革,則中國經濟的全方位復蘇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