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 人人有責
2013-04-26   作者:鐘聲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23日,一則關於白宮遭炸彈襲擊、奧巴馬總統受傷的消息,在短短幾秒內讓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14點,並“抹掉”1365億美元市值。數分鐘內,股指回到原先水平。原來,美聯社推特賬戶被黑,消息是假的。
  一則假消息,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市場造成如此大的震動,再一次突顯了網絡時代信息安全的脆弱一面。控制網絡信息,某種程度上意味着控制實際生産。假消息發布觸發大量高速計算機交易,使鉅額財富瞬間蒸發。
  網絡技術的推廣運用,極大提高了運營效率。然而,網絡時代信息安全的脆弱性也是顯而易見的。竊取信息的手段層出不窮,網絡犯罪難以溯源。移動辦公的興起,使得員工私人與職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融合到同一裝置和平台上。傳統的信息安全手段捉襟見肘。
  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是群體智慧的形象表達。但是,群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的前提條件是群體成員的觀點必須多種多樣,而且是獨立提出的。統計顯示,群體裏的個人偏見可以相互抵消,形形色色的個人想法最終會轉變成統一度驚人的“平均答案”。互聯網是信息傳播的倍增平台。隨着網絡技術特別是社交網站的發展,這個倍增器的倍增數在不斷擴大。平台數量不斷增多,個人與公共生活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同一消息能瞬時傳送到世界各個角落。關於網絡時代群體智慧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群體成員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必要的思想碰撞,那麼他們的“共識”是不可靠的,甚至有可能集體偏離真相。美聯社推特假新聞引發的這場風波,就是一個鮮活的例證。
  互聯網上技術對抗隨時隨地都在進行,攻易守難是其特點。犯罪團體或者恐怖分子想要通過控制一家傳統媒體,有意發布有害信息,操作難度很大。但是,利用微博等新媒體,技術難度則會大大降低。
  互聯網上難有絕對安全,提高公眾信息安全意識至關重要。政府在加強互聯網監管的同時,需要積極培養民眾的網絡安全意識。信息安全常識的普及,有助於更好地分擔保護網絡空間的責任。
  信息安全,人人有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垃圾焚燒污染信息不能秘而不宣 2013-04-26
平安銀行職員用客戶信息辦信用卡透支200余萬 2013-04-26
社保基金“中槍”成被告 凸顯信息公開尷尬 2013-04-26
感受資本市場信息的力量 2013-04-25
銀行職員間買賣客戶信息辦卡 2013-04-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