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是日本經濟的“結構性頑疾”。自1992年以來,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年均僅增長0.8%,但長期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並沒有對此有根本性改善。從日本量化寬鬆的歷史看,量化寬鬆對刺激經濟緊縮註定是失敗的。
日本量化寬鬆的政策效果如何須以史為鑒。
日本可謂“量化寬鬆”政策的鼻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直接對日本經濟造成打擊。1999年2月,鋻於當時各大銀行面臨的經營危機,日銀把短期金融市場(具體為銀行間市場)的短期利率(具體為無擔保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誘導目標從0.5%降低到零,實行了前所未有的所謂“零利率政策”。
然而,零利率政策效果令人失望,在以常規利率政策調控經濟無效時,2001年日本央行首次宣布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由傳統的調節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轉向盯住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經常賬戶餘額(CAB),並承諾將維持這一政策直至物價恢復正增長。日本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儲備貨幣達到4000億以上,基礎貨幣供應量增速從此前10%以上升至20%以上。包括大量印鈔或者買入政府、企業債券等。在日本央行實行定量寬鬆政策的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間,其資産負債表對該國GDP的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但是,包括定期存款、現金及活期存款在內的M2+CD(大額存單)增速仍沒有顯著改善,掙扎於3.3%的平均增速,2003年後還長期落於3%以下,融資需求負增長的局面則更持續了10年之久。
1996至2011年間,日本年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降到-0.1%,此間日本經濟一直處於資産價格收縮狀態,作為對泡沫時期大量設備投資的減少,經濟部門需要對資本存量進行調整。因此,日本政府不得不展開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鉅額財政赤字助推利率上升,對私人投資産生了嚴重的“擠出效應”,實際GDP和潛在GDP缺口始終處於高位,導致較低的人均産出。因此,需求缺口、人口老齡化以及“流動性陷阱”使日本陷入了所謂“增長型衰退”。
從量化寬鬆政策分析框架以及政策效果上看,可以説量化寬鬆對於拉升通脹水平並沒有任何效果,也沒有挽救日本經濟,不過卻讓日元長期成為全球套利和融資貨幣。儘管量化寬鬆政策已於2006年結束,但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一直在發酵。日本長期超低利率和國際上主要國家的利率形成了極大的利差,這樣吸引了大量的國際套利投機和投資者,這些投機和投資者大量從日本低息借出日元,投資外國的高收益金融産品。日元套利交易盛行國際金融市場已有10多年時間,據估計,金融危機前日元的融資性套利交易規模高達上千億美元至萬億美元。
全球範圍內的日元套利交易大量繁衍,沉澱了海量日元。金融危機以來,日本央行更是連續實施11輪量化寬鬆政策,僅在2012年就宣布實施了5次擴大債券購買計劃,而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標更加明確。日本新量化寬鬆與其他發達國家量化寬鬆最大的不同是為了改變通脹預期,從而達到刺激經濟、擺脫通縮,使日本經濟重回持續增長軌道的目的,從而使因通縮而持續15年的名義GDP低於實際GDP的情況發生逆轉。
根據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日本將提前啟動開放式量化寬鬆,每月增加購買7萬億日元,並以每年60萬億-70萬億日元的速度增加基礎貨幣,直至實現2%的通脹目標為止。從範圍看,黑田的新計劃幾乎涵蓋了包括擴大國債購買規模、延長期限、增加風險資産品種、提前採用開放式購買計劃、強化通脹目標預期等所有選項,不僅直接貨幣化國債,允許購買至少長達5年期的日本國債,甚至要購買更多的風險資産,如企業債、商業票據、ETF、REITS等。特別是日本央行還將加大與股市和房地産市場有關的金融工具的購買量,以提振股票和房地産價格,並鼓勵其他投資者也買進這類産品,此舉確實是前所未有。而從數量和規模上看,更是前所未有。如果按調整過的GDP計,日本央行此番資産購買量相當於美聯儲當下所推量化寬鬆的2.2倍。美聯儲每月資産購買額度為850億美元,日本央行則達1870億美元。
金融危機以來的本輪大規模量化寬鬆並沒有讓日本經濟免於“流動性陷阱”和通縮的挑戰。自2011年以來,日本物價一直在負增長區間徘徊,CPI與核心CPI當月同比基本為負值,2012年下半年以來更是連續7個月為負。根據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日本2月CPI月率、年率下降0.7%,其中核心CPI年率下降0.3%,日本通縮壓力難緩,離2%的通脹目標似乎還很遙遠。
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未果,將導致市場很快聚焦於日本財政和債務風險。從全球範圍看,無論是債務總額與GDP之比、財政赤字與GDP之比,還是國債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發達國家中最差的國家之一。日本財務省和日本銀行資金循環統計表明,截至2012年底,包括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在內的日本國家債務總額共計達997.2181萬億日元(約合11萬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達到GDP的兩倍。根據日本財務省報告,如果加上2012年度補充預算案新發國債額,到今年3月底,日本政府借債將超過1000萬億日元,達1016萬億日元。隨着各國持有日元資産的比例創下幾十年來的新高,對外風險頭寸越來越明顯顯露出來,無回報且風險大的日債和日元套利基金正在由多頭轉變為空頭。隨着日本國債期貨兩度觸發熔斷機制,日本國債利率突然上升,根據彭博數據統計,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在過去3個交易日內上漲了9個半基點上漲至0.555%,20年期日本國債上漲20個基點達到1.335%,大幅拋售日元資産獲利的可能性在不斷加大。
以史為鑒,日本本輪量化寬鬆政策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