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變相公款吃喝需法紀硬約束
2013-04-03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社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圍繞作風建設的“八項措施”及“六項禁令”,已經産生了明顯的效果。亂用公款隨意吃喝的行為,也得到了較好的遏止。總體而言,新一屆領導集體在這方面的發力,是比較成功的。
  不過,有心者會發現,最近這些天來,媒體又開始陸續報道一些頂風違紀的現象。公款吃喝亂象有所回潮。這樣的情形,與總體上的良好狀況頗不和諧。當然,這種回潮現象也不值得奇怪。
  這幾天媒體爆出的一些消息着實讓人苦笑。在外面亂吃亂喝不太方便了,有人將山珍海味弄到自家食堂裏,以掩人耳目;明目張膽用公款喝高檔酒不方便了,就將高檔酒倒入普通酒瓶裏。倘若是在外邊消費的金額比較高,則是開出多張發票,以便報銷方便。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公款隨意吃喝、消費,大體有這麼兩種情況。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央有令不能不從,但可以變着法子規避;二是權力的慣性使然。過去,一些人手中的權力向來是“軟約束”,如此,用慣了的東西,突然不再去碰,多少會讓這些特殊的“消費者”感到不習慣。
  看起來,公款亂吃喝、濫消費的治理,雖則短期裏成效明顯,但持續性還有待觀察,挑戰也很大。原因就在於,種種“對策”可能比較隱蔽,不易察覺,監督成本高。同時,權力的硬約束是個系統工程,如果在整體上約束還不夠“硬”,那麼,針對公款吃喝的權力監督同樣也會顯出漏洞。
  回顧過往的公款亂消費的治理,一個值得吸取的教訓,就在於這種治理常有一陣風的味道。短期效果不錯,長期難以堅持。本質上,這是因為權力沒有真正被關進籠子裏,制度防範也不到位,或者有制度缺執行。顯然,過去已有的教訓,不可忘之九霄雲外,不可繼續重復。
  在某種意義上,公款亂吃喝的治理,有符號性意義。權力的“嘴巴”管不住,其他類型的公款消費同樣也難管束。“三公”消費的治理,多年來一直是個難題——這個現實讓人警醒。而管束公款消費最根本的在於兩條,第一是公開透明,第二是民主監督。若這兩條真正做到了,則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權力長期軟約束的結果,輕則是亂吃喝、亂消費,重則是尋租、腐敗,或者一邊吃、一邊拿,將政壇弄得烏煙瘴氣。當務之急,就是要補齊制度“短板”,比如預算制度的完善與公開,以及其他政務、黨務的公開。輿論相當關注的官員財産申報與公開制度,也應從試點向更廣的面上鋪開。有陽光的地方就沒有黑暗。公開透明即是“陽光”,是驅除“黑暗”的良藥。
  要管住公款亂吃喝、亂消費,乃至更嚴重的腐敗問題,民主監督的力量自不必多言。如果外部監督不能到位,則必然會有僥倖者,會有漏網之魚。監督來自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司法系統和新聞媒體,也來自其他的監督主體。每一個公民都是一份監督力量。
  公款亂吃喝現象以及“三公”消費問題,始終在撩撥着輿論的神經。這些問題解決得怎樣,也直接關乎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今日中國所要面對的難題可謂千頭萬緒,更好地約束權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是一塊“試金石”,做得好,其他領域的改革也能讓人有更高的期許。
  如此,當前公款吃喝亂象有所回潮,充滿警示意義。權力是在官吏手中。唯有依法治吏治官,該問責時嚴厲問責,才能管住權力,肅清政壇風氣。治吏不易,要有韌勁,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裏,將權力涂上防腐劑。這既要靠“自我革命”的決心,又要公開透明、誠懇接受監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遏制公款吃喝回潮不能僅靠輿論監督 2013-04-02
回潮的公款吃喝是在習慣性試探 2013-04-02
公款吃喝,不過是GDP的水分 2013-03-28
遏制公款吃喝最怕監管成道具 2013-02-05
中央等有關部門要求嚴查公款吃喝 茅&等酒價暴跌 2013-02-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