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股票發行 降低債務比例
2013-04-02   作者:李斌(獨立財經評論人士)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算法經濟】發行審批製表面上看是保護股民,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它同時打擊了投資者與企業。 

  監管部門在新股發行改革上長期畏縮不前,已經不知有多少個年頭了。倘若繼續拖延,也許就要出大事。為什麼這麼説呢?
  多方面的資料顯示,中國整體經濟的負債率目前已經處在比較危險的高水平。這不僅源於2008年以來的經濟刺激政策,也因為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無奈之下,需要資金的人便轉向了信託、理財産品以及民間借貸市場,促成了這些市場生意火爆,結果是,經濟總負債率暗地裏快速攀升。目前,經濟增速正在放緩,資産泡沫亟待治理,而股票發行卻已經暫停達半年之久。這樣下去,莫非要坐等債務危機爆發?
  本次股票發行的暫停,同歷史上的各次暫停一樣,理由都是荒唐的。只是,由於它提供了一種暫時的休養生息,所以反對與批評意見也就不多。股市的下挫與能量的喪失,是因為根本制度上存在重大缺陷。發行審批製表面上看是保護股民,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它同時打擊了投資者與企業,妨害了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在巨大的、反復無常的調控力量面前,只有一種交易者能夠取得優勢,那就是既與官方&&密切、又掌握着大資金的人。這種制度所保護的,實際上就是這種人。真正安分守己的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上是無所適從的。權貴投機者們根據自己對政治經濟情報的掌握,要麼瘋狂拉升,要麼無情打壓,而人民政府不時地處於被要挾的境地,不得不作出妥協。不知決策者是否已經認識到,正是由於政府大包大攬的管制模式,才導致它屢屢被脅迫;如果取消了管制,投機者們也就無從脅迫,行情也就不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慘跌,股市反而會穩定下來,進而才有可能真正地繁榮起來。
  本次的發行暫停不同以往之處在於,明明在救市,口頭上卻不承認。這是“宏觀調控”的一個新動向和“新策略”。“財務大檢查”類似於一場政治運動。對於誠實守法的發行人來説,這是很不公平的,是國家的一種變相違約。這個運動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大方向也是背道而馳的。
  筆者並不是在簡單地呼籲“恢復”股票發行。即使不呼籲,股票發行的恢復可能也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關於現行制度的惡弊,各方面又體驗了一次。新一屆政府已經上&,希望新的決策人能夠認識到,對股票發行制度進行根本改革,已經刻不容緩。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當事者已經失去了在現行制度下進行博弈的興趣。放開發行,實行註冊制,同時加強監管,已經成為整個市場的主流民意。
  目前的政策重點,似乎放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上。可是,各個市場層次的高低,不是人為指定的,而是自由競爭的結果。起個什麼名字,決定不了任何事。希圖通過在場外另搞一攤兒,避免衝擊現有的市場,把難題繞過去,這完全是徒勞的。去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其效果聊勝於無。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搞發行制度改革,最終會頭撞南墻。
  筆者的意見是,股票發行應全面放開,而且相關政策要一次性全面公布,不要再躲躲藏藏。即使要分階段改革,階段的劃分也應一次性明確宣布,以便國內外廣大投資者重新研判和調整預期。政策對頭了,不一定會對行情産生負面的衝擊。當前經濟中蘊含的投資熱情和融資需求實際上都是非常巨大的,國家經濟需要經歷一個大規模發行股票的階段。隨着總負債率因此而下降,各方面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負面看法也就有可能從根本上得到逆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改革股票發行制度 恢復投資者信心 2012-12-17
股票發行市場化困難重重 2012-10-15
量化股票發行 防範過度融資 2012-08-09
建議股票發行借鑒國債經驗 2012-01-10
港交所推出人民幣股票發行新模式“雙幣雙股” 2011-06-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