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監管亟待加強
2013-03-30   作者:樊大彧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大幅下降,洋品牌奶粉借機大量涌入我國奶粉市場。但事實告訴我們,洋奶粉本身也很可能存在嚴重問題。乳製品産業鏈在飼料、加工、存儲、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可能造成質量問題,如果監管不到位,洋奶粉一樣會成為傷害我國嬰幼兒的毒奶粉。”
  問題洋奶粉“美素麗兒”嬰幼兒奶粉已被京城商家下架。昨天,北京市工商局緊急要求全市食品經營單位迅速清查該品牌奶粉,暫停銷售並就地封存。不法分子將一些進口品牌奶粉與過期奶粉摻雜,重新灌裝並私自更改保質期,由此炮製出“美素麗兒”嬰幼兒奶粉。該事件不僅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缺位的問題,同時,也敲響了對洋奶粉加強監管的警鐘。
  “美素麗兒”奶粉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國食品安全過去多頭分段管理的弊端,“九龍治水”、各自為政,最終導致監管缺位。據媒體報道,早在2012年11月,蘇州質監部門就查封了涉嫌非法生産嬰幼兒奶粉的璽樂麗兒進出口(蘇州)有限公司的生産線。但是,令人費解的是,該公司生産的“美素麗兒”奶粉,一直持續向全國銷售,且銷量還在穩定增長。
  為什麼蘇州質檢部門查封非法奶粉生産線後,相關問題奶粉還可以全國暢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多頭管理、互不通氣。“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蘇州質檢部門做完與質量有關的工作後就完事大吉,後續的流通銷售環節與自己無關,哪怕這些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奶粉,可能對嬰兒造成不可逆的身體損傷。目前在我國,包括奶粉在內的各類食品,從銷售到入口的整個鏈條涉及質監、工商、衞生等十幾個政府部門。眾多部門涉及食品安全,職能交叉造成監管漏洞多多,這也是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
  所幸的是,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在3月底正式掛牌,衞生委、農業部、食藥總局“三位一體”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架構初步形成。在此次機構改革之後,新組建的國家食藥總局將統合食品安全、藥監、質檢、工商相應職責,對食品和藥品的生産、流通、消費環節進行無縫監管。希望在我國食品安全實現統一無縫監管後,不會再出現“美素麗兒”這樣的漏網之魚。
  除了監管問題,“美素麗兒”奶粉事件,還暴露出國內銷售的洋奶粉“身份嫁接”亂象。“美素麗兒”生産過程中存在的摻雜過期奶粉、更改保質期等嚴重的違法甚至犯罪行為,這類行徑,在進口洋奶粉中應當並不普遍,一些品牌奶粉甚至虛構洋奶粉身份,欺世盜名牟取暴利。有的所謂國際品牌奶粉,其實就是一些投機分子去國外註冊一個洋品牌,在海外註冊虛設空殼公司,然後回國組建合資公司,這些“洋品牌”的奶源地通常也在中國本土。近期,國內奶粉市場還出現了由國外公司代理生産,其産品只針對中國市場的“中國特供奶”,這類奶粉的品質也令消費者不安。
  各類“身份嫁接”的所謂洋奶粉,利用中國消費者對國外公司的信賴,用廉價奶粉以次充好,博取巨大的商業利益。而國內消費者在遇到質量問題時卻維權艱難,更要緊的是,一些“洋奶粉”來路不明,質量缺乏基本的保證,對孩子身體發育以及健康都存在極大的隱患。
  今年2月份,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在入境口岸約有649批次進口食品化粧品查出質量問題,其中多個知名品牌奶粉查出不合格被銷毀,有的嬰兒配方奶粉甚至檢出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沙門氏菌。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大幅下降,洋品牌奶粉借機大量涌入我國奶粉市場。但事實告訴我們,洋奶粉本身也很可能存在嚴重問題。乳製品産業鏈在飼料、加工、存儲、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可能造成質量問題,如果監管不到位,洋奶粉一樣會成為傷害我國嬰幼兒的毒奶粉。
  在強化對國産奶粉監管的同時,對洋奶粉的監管一刻也不能放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質檢總局:洋奶粉出問題應主動召回 2013-02-04
洋奶粉出事,國內乳企莫竊喜 2013-01-31
“雙氰胺門”打破洋奶粉神話 2013-01-30
洋奶粉 不保險? 2012-11-09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洋奶粉 不保險? 2012-11-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