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應拒絕土地污染
2013-03-30   作者:李發生 高勝達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城鎮化除了就業問題外,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住房。我國城鎮化率從現在的50%多發展到將來的超過70%,將帶來120億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規模如此之大的房地産需求和城鎮建設,對土地資源利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守住國家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並保護自然生態不受破壞,使得城鎮化可持續,就必須限制對綠地的開發,優先綜合利用和開發工礦企業關停搬遷遺留下來的場地。
  據不完全統計,2006至2012年間,全國共有近10萬個工業搬遷場地。目前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包圍之中。隨着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的不斷擴容,不少以往的垃圾場將難以避免地置身於城鎮中間。利用和開發這些場地將是城鎮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隨着我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深入,産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會更大,污染場地將不斷顯現。這些污染場地將給即將起步的新型城鎮化埋下巨大的環境和健康風險,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重大挑戰。
  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健康宜居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除傳統水氣聲渣的環保要素之外,污染場地的有效管理、修復和再開發也是一個切不可忽視的方面。土壤、地下水污染問題既因城鎮化的推進而産生,又反過來深深影響着城鎮化的效果和進程。因此,未來城鎮化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並着力解決這一問題。隨着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和水資源短缺壓力加大,防止土壤、地下水質量進一步惡化,及時進行污染修復變得越來越重要。
  要解決好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污染場地土壤地下水環境問題,首先要提高全社會的認識,充分了解土壤、地下水污染在快速城鎮化中對社會和民生的影響,通過修復污染場地,提高老工礦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價值。
  二要推動國家和地方政府盡快&&相關法律法規,包括正在推進中的土壤污染立法,建立健全國家污染場地管理體系。
  三要創新修復資金籌措機制。以政府為主導,建立污染場地修復基金,配合有效的市場機制,吸引私有投資等多渠道資金參與污染場地的治理和開發。
  四要推動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城鎮化中的污染場地橫跨多個地區、涉及多個領域部門,是一個複雜的城市社會經濟問題,必須由多個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和諧處理各利益相關方的關係。
  五要大力發展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復産業。要從政策、法規、經濟、科技、教育等多方面支持産業規範良性發展,從而能在管理和技術上有力地支撐城鎮化的有序推進。
  (李發生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高勝達係中國環境修復網執行主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4月份A股市場仍將延續糾結走勢 2013-03-29
承認農地市場定價是越南城鎮化關鍵 2013-03-26
住建部副部長:必須從現在開始追求質量型城鎮化 2013-03-25
新型城鎮化重在糾偏 2013-03-22
銀行城鎮化貸款大開閘 須防資金暗流融資平台 2013-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