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説明其第二任期大政方針的國情咨文中説,美國政府的第一要務就是使美國成為吸引新的就業崗位和製造業的國家。在美國就業崗位向國外流失10多年之後,過去3年來,美國製造業新增了50多萬個本土工作崗位。卡特彼勒、福特等公司將就業崗位從日本、墨西哥遷回美國。英特爾公司&&將把技術最先進的工廠開設在美國本土。蘋果公司也將於今年開始在美國製造Macs電腦産品。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對“確保下一個製造業革命是‘美國製造’”的宣示值得認真關注。 在美國重新打造製造業的努力中,“下一個製造業革命”成為美國要搶佔的制高點,“先進”與“創新”成為關鍵詞。為此,美國已在國內外進行新的布局。去年,美國已在俄亥俄州揚斯敦一度關閉的工廠庫房內建立了第一個着眼3D打印技術的製造業創新機構。在此基礎上,美國政府還將再建3個由國防部、能源部等為合作夥伴的製造業創新機構。與此同時,奧巴馬敦促國會幫助另建15個這樣的製造業創新中心,旨在使那些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度落後的地區成為全球高科技就業中心。為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為美國製造業産品打入新市場搭橋鋪路,美國已開始與歐盟就自貿區協議進行談判。 奧巴馬説,“如果我們要製造最好的産品,我們就必須對最好的想法進行投資”,因為“對人類基因圖譜的研究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140美元的經濟産出”。基於此,美國創建的製造業創新機構人員來自政府、公司、企業與大學,凸顯政策、研發與生産密切結合,主攻方向為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美國正在以製造業為抓手,在科技研發方面積極參與全球競爭。 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正在敦促政府批准自加拿大到美國的“基斯通管道”建設項目。該協會的願景是,至2020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增3.5%、工業增長4.5%,每月創造兩萬個製造業崗位。但諸多短板阻礙着這些願景的實現,其中之一便是因美國的稅收政策,美國同類製造業産品相比世界其他地區,成本已高出20%,而奧巴馬提出將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7.5美元提高至9美元,在緩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矛盾的同時造成美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些很可能使美國製造業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再打折扣。此外,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意味着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這種情形下,美國製造業工廠的增加並不意味着就業崗位的增加。美國官方自去年7月以來的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 由此帶來的啟示是,催化製造業革命的進程,將最終演化成全球人才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