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地球一小時”能拯救用電量
2013-03-26   作者:鄧海建  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字號
  3月23日,南京舉行“地球一小時”全球接力活動。當晚8點30分,南京電網網供負荷最高為485萬千瓦時,至8點40分負荷竟然達490萬千瓦時。南京今年雖然有300多幢集中控制的高樓如期關燈,但居民主動參與滅燈的情況遠不如往年。(3月24日《現代快報》)
  熄燈一小時,用電量反而看漲,這當然不僅是今年南京才有事情:早在2009年,西安地區的用電量同比並沒有下降多少,反而略有增加;2010年,來自中山供電局的數據,當晚8時30分至9時30分一小時裏,中山用電量為2225570千瓦時,較前一個星期六同時段的用電量2131900千瓦時,不減反增……然而,短程用電量的細微變化,與“地球一小時”質量直接成正比嗎?
  數據最能説明問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09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年報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工業用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中所佔比重達73.11%,部分工業發達地區的居民用電比重甚至不足10%。換句話説,“地球一小時”能減少的用電量主要是來自照明用電,而這部分用電量在國民用電總量中撐死了也只佔10%左右。因此,擔心“地球一小時”活動是否會對全球的供電網絡造成衝擊,多少有些杞人憂天。而幻想靠“地球一小時”活動本身來實現大規模節能減排,也實在無異於癡人説夢。
  “地球一小時”從2007年起,就成為應對氣候變化而發起的全球自願環保活動。它的主旨,並不在於某一天、某一小時的“熄燈”,而在於以“熄燈一小時”的形式喚醒人類對資源能源的節約意識、喚起世界在節能減排意義上的無差別責任。指望“地球一小時”拯救用電量,是將活動本身的價值初衷庸俗化了。
  當然,這“一小時”過後,通過用電量的變化,也許確實能稍稍窺探出城市對節能活動的參與度,這是檢驗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需要注意的是,沒有公共單位做“領頭羊”,一味要求居民“先行先試”,其效果是很值得疑問的。節約能源和資源,最重要的恐怕還是要政府責任到位,由其帶頭做節約能源資源的表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前兩月增速回調至5.5% 全社會用電量中止三連升 2013-03-15
2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2.5% 2013-03-14
2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2.5% 2013-03-14
國家能源局: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2.5% 2013-03-14
電監會預計今年用電量增幅超9% 2013-01-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