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何“難啃”
2013-03-25   作者:諍言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售後服務“雙重標準”被曝光後,蘋果公司的表現讓人失望。口口聲聲“努力超越消費者的期望”、“高度重視每一位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的蘋果,為何如此“難啃”?
  蘋果“難啃”,源於其對自身創新力、品牌力和産品力的高度自信;中國消費者的熱愛甚至溺愛,更讓其自信中滋生出了傲慢。去年第四季度蘋果在華營收同比增67%,遠高於全球16.9%的平均增幅,由此帶來排隊搶購、水貨氾濫、“黃牛”肆虐、廣告與市場推廣基本由運營商代勞等種種“怪象”。
  蘋果“難啃”,還因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標準還不夠高。蘋果在聲明中暗示其更新除後蓋外整套手機組件並保修90天的做法,比大部分同行“根據中國法律僅提供30天保修”做得好,並以此轉移消費者指責。寶馬等豪華品牌國産車型為降低成本採用瀝青阻尼片,也是鑽了我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不健全的空子。
  蘋果“難啃”,更因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行政執法主體還不健全。在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壓力下,蘋果被迫改變更換翻新機的做法;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出面後,蘋果同意將保修周期延長至兩年……在我國,除去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對不合格産品、缺陷産品召回等具備執法權外,諸如服務標準中外有別、國産産品偷工減料或改用低檔材質等現象,目前並沒有專門部門替消費者“出頭”。
  當然,蘋果“難啃”,並不意味着它能肆意採用“雙重標準”侵害消費者權益,更不能用傲慢應對質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再強大的品牌,消費者都是衣食父母。創新力日漸衰退、服務口碑步步下滑的品牌,即便曾如日中天,也終將走下“神壇”。
  我們也期望,伴隨着我國法律法規完善、産品與服務標準提高,以及消費者維權意識覺醒、維權途徑增加,企業可鑽的空子將越來越少,蘋果終將不再“難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蘋果再惹專利侵權官司 2013-03-22
三星能否超越蘋果? 2013-03-22
蘋果筆記本保修期縮水 2013-03-21
蘋果售後問題曝光後傲慢敷衍 2013-03-18
誰慣出了蘋果的傲慢 2013-03-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