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我國外貿競爭新優勢
2013-03-25   作者:張莉(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戰略部副主任)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進入下行調整周期。中國資源環境約束與工業化進程的矛盾,勞動力結構與産業結構不匹配的矛盾,使得傳統競爭優勢減弱,嚴重制約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而過於依賴比較優勢則會使中國對外貿易在新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呈現三大問題,一是發展低端勞動密集型産業易引發貧困化增長;二是強調靜態貿易利益不利於技術的進步和制度的創新;三是數量化規模擴張易招致國家經濟的結構性風險。因此,以比較優勢為導向的戰略已不適合中國對外貿易新形勢的需要,應在鞏固和提升傳統競爭優勢的同時,積極挖掘優勢要素潛力,培育特色、創新、活力的外貿競爭新優勢。
  外貿競爭優勢是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貿易往裏過程中表現出的有利於自身貿易利益分配,並能使本國産品和産業獲得持久競爭力的態勢,是一個國家在從事對外貿易時各種綜合競爭優勢的充分運用,是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在對外貿易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外貿競爭優勢具有持續性、穩定性、階段性和相對性,具體表現為三條基本規律:

  規律一:外貿競爭優勢是比較優勢的進化與升級

  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競爭優勢的形成往往遵循兩條基本路線。
  一條路線是價值鏈途徑,即利用比較優勢生産勞動密集型出口産品→通過出口換取外匯→利用外匯進口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對引進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通過創新生産差別性産品→培育産品的質量、技術、品牌和服務提升附加值→形成資源和技術密集型出口競爭優勢。
  另一條是産業鏈途徑,即利用比較優勢進行低端加工→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推動勞動密集型産業國際化→提升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出口高新技術産品→形成絕對競爭優勢。因此,外貿競爭優勢是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之上,是比較優勢的進化與升級。發達國家外貿競爭優勢的形成也基本遵循了這兩條途徑,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培育外貿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規律二:外貿競爭優勢以産業競爭優勢為基礎

  只有擁有發達的産業基礎、完善的産業鏈以及優勢産業群才可能使一個國家真正形成外貿競爭優勢。在當代國際貿易中,許多發達國家的出口競爭優勢都是建立在其優勢産業基礎之上的,如日本的消費電子業,意大利的毛紡、皮革製品業,荷蘭的花卉業,德國的化工、汽車業,美國的高新技術産業等,因此,一個國家不可能在所有行業都具有競爭優勢,但可以通過各國資源稟賦的特點形成獨具特色並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産業,就可以憑藉其優勢産業形成外貿競爭優勢。産業集聚是形成優勢産業的重要手段,如美國微電子、生物技術集聚在硅谷,汽車設備與零部件集中在底特律,德國化工業集中在法蘭克福等。産業集聚使貿易創造效應獲得最大限度發揮,成為一國外貿競爭優勢的重要特徵。

  規律三:外貿競爭優勢以持續創新能力為依託

  一個國家貿易産品的生命周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産品創新階段、産品成熟階段和産品標準化階段,産品生命周期也是影響一國外貿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要使一國出口産品生命周期盡可能延長,並使産品能夠具有競爭優勢,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對産品進行創新,通過創新提升産企業技術水平,産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含量。持續創新能力包括創新傾向、創新資源投入、創新水平、技術創新能力、管理創新能力和創新産出能力等。競爭作為外部壓力會推動企業不斷地進行創新,而創新又會有利於企業獲得更多地資源,促進企業成長壯大,並不斷地創造出內生競爭優勢。創新是一國外貿競爭優勢的根本動力,建立在創新基礎之上的外貿競爭優勢才是高層次的競爭優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