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早幾天的報道,英特爾(Intel)獲得了蘋果新一代移動芯片A7的十分之一訂單。這表明英特爾在芯片代工市場有了重大突破,足以維護其全球芯片老大地位。 英特爾一直是以數據處理器芯片設計為核心的計算市場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但這種格局去年被打破。去年12月,來自全球著名股評網站i美股發布的投資研報表明,在移動計算領域,ARM已將英特爾甩到身後。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4.7億部,ARM架構芯片佔90%,功能手機出貨6.6億部,ARM架構芯片佔95%,硬盤和固態驅動器出貨7億,ARM佔90%,數碼相機1.5億台,ARM佔80%,打印機1億部,ARM佔65%份額,數字電視和機頂盒4億台,ARM佔40%份額。 英特爾與微軟組成的Wintel聯盟曾主導整個傳統PC産業30多年。但這幾年在移動大潮衝擊之下,PC市場越來越萎縮,2012年全球PC銷售量同比下降幅度達7%,這讓處於産業鏈頂端的芯片廠商英特爾陷入了茫然。隨着PC銷量的萎縮,英特爾的工廠利用率逐漸降低,需要尋找其他機會來提升生産線的利用率。為了擺脫虧損、裁員等危機,背負沉重歷史包袱的英特爾如今正向移動芯片市場進軍,期望重喚生機。審時度勢,英特爾不得不放下身架,通過發展代工業務為過剩的産能尋找出口,於是轉過身來在代工市場搶食。 由於英特爾遲遲未能憑藉自家處理器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實現突破,一些投資者認為,英特爾最終可能會為蘋果iPhone和iPad代工處理器。這種舉動可能為英特爾提供新的發展方式,即為移動設備代工大批芯片。由於之前低估了iPhone和iPad的影響力,英特爾在這塊領域的業務遠落後一些小規模的競爭對手。英特爾若想保持行業佼佼者地位,這個賭注值得下。 全球芯片代工市場規模每年達到393億美元,&積電是領先的公司,每銷售一部智能手機,&積電可獲得7美元利潤。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積電無疑是英特爾的攔路虎。英特爾切入芯片代工市場,無異於虎口奪食。 與多數硅谷芯片設計公司一樣,亞爾特拉(Altera)是可編程芯片領域的領導廠商,年銷售達到40億至50億美元。亞爾特拉早就採用了代工模式、自主設計半導體後,交由亞洲的一些企業生産,主要代工合作夥伴就是&積電,是&積電的前五大客戶,雙方合作關係已經維持了20年。不過,這個合作關係在今年2月末突然終止。亞爾特拉宣布,將把高級芯片訂單交給英特爾來生産。英特爾主管代工業務的副總裁桑尼特 裏奇不無興奮地説,贏得亞爾特拉的代工訂單“極大地提升了我們團隊的信心”。只是,作為遲到者,英特爾搶灘代工市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技術問題,英特爾的製造工藝是非標準化的,如果要為蘋果進行芯片代工,工藝轉化就很困難。 而與英特爾相比,&積電在代工方面擁有先發優勢,它已經是芯片代工生産行業的領導者,擁有蘋果所需的先進技術,尤其是在移動芯片領域。專業人士估計,&積電今年底可望拿下蘋果三分之一的芯片訂單,一年後則會達到50%。這令英特爾望塵莫及。過去10年,英特爾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開發手機芯片,但截至去年底,才佔有不到1%的市場。英特爾的高管人士也指出,亞爾特拉的合同只是在在紙上簽個字而已,要轉變成真正領先的芯片産品,還有一段路要走。 英特爾面前還有一隻攔路虎,那就是躋身全球三大芯片代工企業行列、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三星,也在努力擴大客戶來源,以規避蘋果削減訂單造成的衝擊。很多規模較大的芯片設計商與&積電沒有競爭關係,卻要與英特爾爭奪設計合同,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英特爾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 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報道,2012年,三星從蘋果處拿到39億美元芯片採購訂單。滙豐銀行分析師史蒂芬 佩拉約(Steven
Pelayo)認為,蘋果將會把芯片代工渠道分散給更多企業,避免過度依賴與之亦敵亦友的三星而壯大宿敵。這幾年,三星不僅攬得蘋果的芯片代工業務,自己還造手機,擠佔了蘋果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這讓蘋果很不爽。 英特爾瞧準這個機會,加大對蘋果的公關力度,終於如願以償,拿到大筆A7芯片訂單。A7將是蘋果新一代iPhone手機的處理器。一些機構投資者認為,三星將可能承擔大約一半的A7芯片生産訂單,&積電承擔大約40%,而英特爾承擔大約10%。 英特爾還與一些小的設計公司如Tabula和Achronix半導體簽署合同,也將為思科系統生産芯片。不過,這些勝利只是英特爾為爭奪更大的客戶蘋果所做的熱身而已。而英特爾也在加大研發力度,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尺寸減少一半的下一代芯片上,英特爾將會有更大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