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更名後仍一家獨大 市場化需破除壟斷
2013-03-18   作者:羅書臻  來源:人民法院報
分享到:
【字號

  3月17日,挂了64年的“鐵道部”牌子被換下,代之以“中國鐵路總公司”,我國最後一個政企合一的政府部門將正式告別,表明鐵路的市場化改革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從輿論來看,歡欣鼓舞佔了大多數,不過,也有人擔心只不過是出現了另一個鐵路“巨無霸”。
  民眾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鐵路的平均票價是偏低的,火車票價今後要按照市場規律、企業化經營。”原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兩會期間的發言,使有關“市場化等於漲價”的擔心不絕如縷。一些人大代表也擔心,鐵路公司未來“一要漲價就拿市場説事,一要補貼就公益在前”。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建議,中國鐵路總公司章程中應明確哪些服務為公益性運輸,並明確補貼標準,每年有關補貼應向社會公開。
  可見,民眾擔心的並不只是漲價本身,而是這一過程的透明程度。而且,鐵路虧損的本質原因,就是多年政企不分造成的非運營性成本過高、效率低下以及歷史負擔過重造成的,市場化改革應該是破除這一痼疾的良方,從而釋放市場機制的活力。先不説“票價偏低”的結論不知道從何而來,有沒有依據,如果説按照市場規律,那就是可漲可跌的,為什麼偏偏就在前面埋伏一個“票價偏低”的潛&詞呢?
  其實,票價高不高,只能由民眾説了算。這幾年,高鐵建設方興未艾,人們也受惠於火車提速帶來的便利,成績有目共睹。但是,目標過於朝前、不考慮各個收入階層的承受能力,也成為鐵路大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一些人大代表認為,雖然鐵路基礎運價十多年沒調,但隨着高鐵動車大量開通、部分普通列車停運,很多人被“高鐵”,整體票價水平已呈“結構性上漲”。所以,速度更快並不應該是鐵路發展的唯一目標,做到如何均衡發展、照顧各方面的需求,民眾對“鐵老大”的不滿才會少一些。
  市場化必然要求有競爭,可從目前的格局來看,雖然企業化走出了第一步,但仍然是“一家獨大”。很多時候,一邊是“一票難求”,一邊是“空座不少”,這種“非市場”的表現,歸根結底在於鐵路票務“獨家專營”造成弊端,同時造成了運力的浪費。很多人大代表呼籲,票務銷售和服務也應引入市場機制,讓旅客有更多便捷的選擇。
  從一個部到一個公司,名字的改變代表了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但並不是全部。國內許多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壟斷行業,看上去是非常“市場化”的,可一漲價就説與國際接軌,價格不下調就説虧損嚴重、國情特殊。但願新的“鐵老大”不會“重蹈覆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原鐵道部部長盛光祖任總經理 2013-03-15
中國鐵路總公司“閃電”成立 承擔原鐵道部負債 2013-03-15
中央編辦、鐵道部有關負責人詳解鐵路體制改革 2013-03-15
鐵道部資産疑被低估 4.3萬億不含地方局家底 2013-03-14
鐵道部將被撤銷 存量鐵道債成“香餑餑” 2013-03-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