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政策的基點與走勢
2013-03-18   作者:易憲容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易憲容

  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儘管偌大個中國要解決的事情很多,但最為主要的問題仍然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即一是持續發展經濟;二是不斷改善民生;三是要促進社會公正。
  對於總理眼中最為主要的這三個問題,其實質是什麼?向社會與市場透露出什麼樣的信息?這些都是市場及民眾十分關注的問題。
  可以説,這三個主要問題的核心就是不斷地改善民生。李克強總理強調,對於中低收入者來説,政府要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其中包括義務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等。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民生既是未來經濟政策制定的基點,也是未來經濟政策所要設定的目標。
  如何才能保障全體人民的民生能夠得以不斷改善?這就要求保證經濟持續發展。如果沒有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也無法生産與創造出滿足全體人民所需的豐富多彩的産品,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改善民生的。
  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不是為GDP而GDP、犧牲自然環境、過度信貸擴張、過度消耗資源等的經濟增長,而是強調提高質量與效益的經濟增長。這种經濟增長才能夠讓全體人民的民生真正得以改善。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長等各項指標都逐漸降低,表明了發展的目標在於如何來保證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逐漸提高,而不是追求GDP的數量擴張。
  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動力在哪?筆者以為,這需要通過設立好的制度來安排來保證,需要通過這些制度安排促進整個社會公正。因為,在一個比較公平公正的社會裏,它不僅能夠提供給全體人民教育、就業等平等的機會,也能夠讓每一個人內在潛能或積極性真正的發揮出來,民眾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得其所,創造出最好的産品與業績,並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最大動力。
  要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當前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比如界定産權、保證合約執行、保護弱勢民眾的利益不受到侵犯等),嚴格地界定政府權力,並通過制度及杠桿保證經濟有效運行,而不是對實際經濟生活干預過多。從當前大部制改革來看,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正在深化,預計今年內還有新的相關政策&&。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還得是減少政府對實際經濟生活過多干預。
  總之,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已經透露出未來經濟政策的基點與走勢,對此我們得密切關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王均金代表:建議盡快編制國家負債表 2013-03-08
社科院高培勇:宏觀經濟政策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 2013-02-28
央行正回購釋放“穩”的信號 2013-02-21
IMF呼籲俄政府採取更為堅決的經濟政策 2013-02-21
新型城鎮化或成改革突破口 2012-12-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