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醫患矛盾只能依賴充分改革
2013-03-15   作者:本報評論員熊志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昨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衞生部有關負責人就“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答記者問。在談到醫患矛盾時,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已經完成改革的基層衞生機構醫患關係是和諧的,縣以上還沒有推進改革的醫院醫患矛盾比較突出。通過法制建設、法制教育、醫德醫風建設、社會風氣改善和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推進,醫患關係會不斷改善。
  由於新醫改方案尚不夠完善,同時,在改革的推進時間、試行醫院級別上有差異,各醫院對醫改方案的理解和實行也不盡相同,所以醫患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甚至釀出種種悲劇。醫患矛盾的集中呈現,一方面説明醫改的一些方案存在考慮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表明,現行醫改的確觸及到了醫藥衞生體制的關鍵性瓶頸。因此,醫患關係的調和,核心正在於面向這些制度瓶頸展開有針對性的改革。
  醫患矛盾説到底還是制度問題,醫患雙方並非天然的對立角色,這與孫志剛所言“醫患矛盾集中在未改革的縣以上醫院”有內在契合。
  基層衞生機構醫患關係緩和,與基層醫療的特徵不無關係。因為主要解決小病、常見病,基層醫療行為中,醫療費用的總量較低,醫患信息不對稱的程度也較輕,出現醫患矛盾的可能自然更小。但除此之外,基層醫患關係的和諧,同樣是醫改重點在基層推進的直接結果。按照中央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這幾年基層醫院大刀闊斧地展開醫改。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醫藥分開的推進,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這些改革在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醫藥費負擔,為和諧的醫患關係打下了制度基礎。
  醫患關係對應着改革進度,也對應着制度設計的順暢程度。縣以上醫療機構不同於基層,緩和醫患關係的改革,首先得面臨醫療資源緊張、異地報銷、信息不對稱、病種複雜等種種問題。因為複雜,所以在改革時機的選擇上,形成了基層和基層以上的先後時序。可以説,這些核心問題才是醫改真正的深水區,由基層先行探路的改革策略,可以為醫改由基層往上過渡積攢經驗,但二者間複雜性的不同,也需要明確甄別。
  不管是基層還是基層以上醫療機構,醫藥衞生體制對醫患關係的影響方式是一致的,醫患矛盾的核心,都是制度設計順暢與否的問題。前幾輪的醫改中,醫院被推向市場,醫療市場化出現過度的趨勢。過度市場化的直接結果,是給醫院和醫生留下逐利漏洞,比如以藥養醫,按項目付費,等等。與此同時,由於醫保的保障水平有限,且未能徹底解決跨地域接續問題,患者的醫療負擔相對較重。所以,醫患間的矛盾,根源還是醫療資源提供方過度的逐利性與患者支付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新一輪的醫改,從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和不斷提升醫療水平兩個方面入手,緩和醫患之間的對立關係。
  破解醫患之間的零和博弈,只能靠改革,通過改革理順醫藥衞生體制,在保證醫院良性運轉、醫生擁有合理收入的同時,減輕患者負擔。基層與基層以上的醫療機構之間,醫改推進可能遭遇的難度自然不同,但病灶卻並無二致。基層醫院實行醫改獲得的寶貴經驗,值得向上級醫院逐步推廣,加深醫改力度,進一步化解醫患糾紛,實現醫患之間的雙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從制度入手改善醫患關係 2013-02-04
譽美全力打造醫患和諧醫院 2012-11-16
醫患矛盾不是暴力傷害的理由 2012-09-05
限制醫患自行協商有違民事自治原則 2012-09-04
先診療後結算融洽醫患關係 2012-08-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