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深圳“限漲令”在網絡上鬧得沸沸颺颺之際,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出來説話了——並未&&什麼新的“限漲令”,只是在近期房價出現異動的情況下,該市兩年來已實行的引導房地産開發企業理性定價的調控機制及時發揮了作用。
這個“兩年來已實行”的調控機制,核心內容是明碼標價、一房一價,嚴格按照申報價格對外銷售。玩味再三,其實這與傳言中的“限漲令”並無實質區別——開發商你當初報出的什麼價格,就得一直按這個價格賣下去,不得見機漲價。
深圳市有關部門的澄清,恐怕是急於擺脫人們對其濫用“看得見的手”的指責。其實,
“限漲令”流傳之時,民間輿論並不乏讚許,認為這才是樓市調控真正有效的手段。這也難怪,目睹了“十調九空”的人們對高房價早已是咬牙切齒,矯枉必須過正,這是一種普遍的大眾心理,就像孔慶東放言要對貪官滅其九族,網上還一片叫好一樣。
商品房的定價固然是一種市場行為,但正因為是市場行為,才必須體現契約精神,如果一天一個價,那是違背誠信原則的。記得若干年前,某知名房地産公司的一個高端項目開盤,認籌者洶湧而至,大家都擠破腦袋想搶得一套。開發商看在眼裏喜在心頭,立馬坐地起價,一日之內數次提價。結果惹惱了購房者,群情激奮,喊着號子把售樓處給砸了。我覺得砸得好。這裡面的邏輯很簡單:購房者之所以多,不就是衝着你最初的報價去的?而你一看人多就藉口供求關係有變,單方面提高價格,顯然是弄錯了因果關係,忒不厚道。從這個例子來看,“限漲”並非沒有道理。至於限漲之後該如何營銷,那就是開發商們考慮的事了。
問題的實質是,政府對市場進行行政干預的邊界在哪?從深圳市政府的表態來看,他們心裏恐怕也沒底。一方面想調控樓市立竿見影,一方面又怕背上濫用權力的罵名,難啊。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樓市調控,究竟怎樣才是一種長效機制?我想,倘若徹底改變土地政策,讓土地自由流轉,讓海量的小産權房轉正,供求逆轉,房價自然回歸,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就不必一會兒一個政策了。
順便問一句,啥時候國家也對經濟增速出一個“限漲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