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晚間,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月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90元。由於國際油價正處在震蕩下行區間,尤其是台灣地區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發出油價下調的消息後,明顯的反差使得發改委上述通知引來眾多議論。 自2012年11月16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受市場預期歐美經濟復蘇前景向好以及中東局勢持續動蕩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先抑後揚,2月上旬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再次回升至每桶95美元和115美元以上。 國內油價挂鉤的國際市場三地原油變化率在2月15日就突破4%,調價窗口已打開。但發改委並未即時下達調價指令,原因即是正值春節。 隨着利空因素集中出現,近期國際油價開始回落。業內機構監測數據顯示,2月25日早盤,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高開之後震蕩下行。技術面看,NYMEX原油期價4月合約已經跌至30日和60日均線下方,後期下行壓力較大。此前,2月21日,國際原油價格也一路走跌,紐約商品交易所新換4月主力原油合約跌幅一度達到2.5%。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4月合約跌幅則為1.79%。 雖然國際油價震蕩下行,但國內油價挂鉤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上漲幅度已超過4%。據金銀島監測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22日,三地(辛塔、迪拜、布倫特DTD)原油價格較11月14日基準價上漲5.21%,達到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邊界條件。 發改委此次調價,是按照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確定的,本無可非議。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現行的定價機制對於國際油價波動的反映非常滯後,加上發改委也沒能及時調價,造成國際油價下降而國內成品油價上升的反差局面,引發消費者抱怨。 專家&&,簡單從技術方面考慮,中外各國成品油煉油成本其實相差不多,正是由於定價機制的問題,才會出現大陸成品油價格調高,台灣地區同日調低的現象,説明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需要盡快推出。 近年來,全國整體意見傾向於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但始終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究其原因,應該還是政府對推出後影響的考慮,更及時、變化率降低將使成品油價格更不可控。 但改革就是應該摸着石頭過河,而不應該站在岸上擔心下河後會遇到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