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國五條”,強化樓市調控。這五條政策包括,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和加強市場監管等。 儘管國五條在內容上並不新鮮,但此時&&穿透出中央對堅持從嚴調控政策不動搖、力度不松動的決心。不過,鋻於自2009年12月開始,樓市調控先後歷經四次升級,但調控效果有限,循環攀升的高房價泡沫業已使房市變成了典型的投資市,以自住型消費需求基本處於不斷被擠出的狀況等,我們對此次樓市調控的預期效果持謹慎態度。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大家過度強調樓市調控政策確立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政策運行的真實威懾問題。近年來不斷加碼的樓市調控政策存在藥不對症現象,即目前房價在從嚴調控中能高昂前行,根源於寬鬆貨幣政策事實上為房市亢奮提供了源動力,而基於穩增長,管理層並未在貨幣政策方面予以有效規制。 如2009年以來的樓市調控確實對房産金融進行調控,開發商金融杠桿收窄,但由於內外需不確定性,勞動力工資上漲,要素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企等,目前中國的投資邊際收益率呈下降態勢,使企業對實體的投資意願下降,導致大量企業從金融機構融得資金,反過手來或直接或間接地投資於不動産,致使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未定量寬鬆到實體經濟,反而滋潤着房市,對衝中央的樓市調控,導致整個房市的現金流實際處於一種外緊內松狀態。 與此同時,當前房市在不斷加碼的調控中超凡脫俗,是巴薩效應在中國變異的結果。以投資和出口主導的經濟增長,尤其是投資趨向資本密集型,而這種低就業、無就業式經濟增長不僅使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資本傾斜,居民難以分享到經濟福祉,而且也使政府和資本的收益不再倚重內需,並在投資渠道逼仄,高邊際投資收益率項目稀缺,及寬鬆貨幣政策加劇國內通脹、壓低單位貨幣購買力等下,國內購買力往往選擇投資房地産,使國內房地産從頭到腳透析着投資投機色彩。 當前的樓市調控要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務本之策是盡快調整目前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快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並徹底走出權力直接主導經濟增長和資源配置的格局,為中央從嚴樓市調控政策營造暢通有效的政策運行環境,走出一邊放貨幣之水,一邊築樓市調控高墻的政策互搏格局。 而若從貨幣政策上發力,當前加強樓市調控實際上向市場傳導出的是反向信號,即市場將逐漸取向認定當前對樓市調控的強化,實際是繼續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護航,而不管決策層是否願意看到,就目前的經濟社會運行的制度和市場環境而言,房地産會繼續成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主要受益板塊,房市會在過度倚重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對衝下,把樓市調控變成放大房價泡沫的溫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