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基金消息向我們透露出了什麼
2013-02-22   作者:桂浩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證券媒體日前刊出兩則有關基金的消息,雖然內容並不怎麼奪人眼球,但還是很能促人思考的。一則消息稱,春節長假後公募基金髮行開始提速,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債券型基金。另外,2月以來所成立的基金,總共首次募集1340億元,而只有不到75億元是股票型基金;另外一則消息稱,日前完成募集的某房地産指數分級基金,其有效認購戶數僅357,達不到交易所要求的基金持有人不少於1000人的要求,根據有關規定將難以上市交易。
  這兩則消息講的都不是什麼大事情,相比這幾天滬深股市的劇烈震蕩也確實不那麼受人關注。可仔細想想,這些事情本身似乎也很説明了一些問題,對人們觀察當前股市走勢不無參考價值。就説現在股票型基金不好賣的現象吧。這種狀況實際上在去年就已出現了,以至到了去年下半年,市場上新發行的基金,幾乎全是債券型和貨幣型。去年年底時基金規模能較年初有顯著增加,結束了自2008年以來市值連續多年下降的局面,關鍵正在於債券型與貨幣型基金的大量發行。當然,自去年12月以來,滬深股市行情轉暖,一些股票型基金也陸續開始發行了。不少投資者也為此寄希望於股票型基金的大量發行,能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就像2006年和2007年那樣,成為推動股市上漲的重要動力。但是,現在看來,這樣的想法或許要落空,因為兩個多月過去了,並沒有太多股票型基金髮行,如果説在去年12月,基金公司準備還不充分,所以發行的重點主要還是在債券型産品上,那麼到了今年1月,股市的財富效應已經顯現,基金公司也都紛紛發表觀點看好股市走勢的判斷,加上現在新發基金審批程序也大為簡化,可股票型基金髮行仍然不多。這説明什麼?至少説明不是基金公司不願意發股票型基金,而是市場銷路依然還比較差,股票型基金髮行還很不容易。前面提到的第二則消息就表明,儘管分級基金前期市場表現很不錯,而且房地産板塊又是這波行情的主流熱點,可這個房地産行業的分級指數基金卻還是只賣了3.21億元,認購基金的客戶如此稀少,足見其在市場上的受冷落程度。一般來説,作為面向中小投資者的公募基金,通常人均持有基金份額很少超過10萬份的,現在這個品種的人均份額高達近100萬份,難怪有人懷疑其中可能存在“幫忙資金”。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只能再度引證現時股票型基金的確是還沒有什麼大的吸引力。
  當然,僅憑以上兩則消息就得出股票型基金乏人問津的結論也未必公允,而且其中的問題還很複雜,對這一現象要作出全面細緻的分析需要更多的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但這並不妨礙人們透過這個現象來順勢發現些什麼。譬如説,至少現在外圍資金通過基金渠道進入股市是很有限的,投資者對於借助基金來投資證券,顯然也興趣不大。即便是具有杠桿特點的分級基金,也缺乏有效認同。進一步説,現在股市雖然比較活躍,但誠如一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主要還是盤中資金比較活躍,增量資金進入並不多,經歷了長達五年之久的低迷市道,
  社會各界投資者對股票似乎仍然存有“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心態。而這也就從某個角度啟示我們,對滬深股市走勢還是要謹慎。大盤上漲了兩個多月,市場上高喊“反轉”,看高4000點的聲音都出來了。其實,仔細想想,基本面改變了多少?資金面寬鬆了多少?這些改變與寬鬆是否都支持出現大牛市呢?上述這兩則消息也許從一個微觀的角度告訴投資人:市場格局還沒有出現根本性好轉,所以大盤震蕩調整看起來還不可避免。再進一步説,這波行情看來也就是反彈,儘管現在可能還沒有走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10大破發王61基金淪陷 工銀瑞信6基金虧4000萬元 2013-02-22
4基金公司去年底部凈贖回 南方匯添富損失最大 2013-02-22
1月份社保基金新開30個賬戶 創51個月新高 2013-02-22
北京基金類企業同比增長近7成 2013-02-22
股票基金倉位接近天花板 偏股型基金重獲青睞 2013-02-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