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毒校服”不能繞開監管部門
2013-02-19   作者:賀成(浙江 職員)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生産的學生服含有有毒物質,並供貨給“浦東三四十家學校”。對此,浦東新區政府新聞辦官微“浦東發布”昨晚發消息稱,質監部門已經對此進行立案調查。有關部門將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相應的處理。
  學生穿的服裝竟也含有致癌物,消息立即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通過對各方討論的總結,不難發現毒校服流入校園的一些原因:一是校服採購並無嚴格規範的准入門檻;二是校服價格低廉,如果中間環節再“掐”一點,那麼加工商偷工減料、用瑕疵布料加工校服,就在所難免了。
  反過來,要求設置校服准入門檻,以及設置採購企業目錄,這些想法固然不錯,但如果沒注意到那些提供有毒布料的廠家,關掉幾個這樣的加工校服廠家又能如何呢?要求設置校服准入門檻,把技術把關交給學校,這更是扯淡:一者,學校不是技術鑒別部門,如此做有轉移責任嫌疑:二者,學校不是技術鑒別部門,根本沒鑒別能力。
  毒校服流入校園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夠。如果不督促相關部門從源頭控制,而只見校服含致癌物就想著如何設置校服准入門檻,難道就不管致癌服裝禍害更多消費者?畢竟更多消費者購買廉價衣服的也很普遍,他們才是真正沒有一點准入門檻的。可以説,毒校服之下沒有幸運者。
  嚴肅追究監管部門責任,則有一了百了功效。如果相關監管部門的頭上隨時懸着一把劍,從而把商家想得“壞”一些,把工作籬笆扎得細密一些,不斷把監管工作關口前移,使生産布料的廠家根本無法生産出有毒布料,那麼加工校服廠家上哪採購有毒布料去,學校又上哪採購有毒校服去?
  只可惜,現實中如此“一招致命”的招法沒人去使,非得繞開監管部門去層層分解,習慣把監管之手去捏軟柿子,或者把本來很簡單的事搞複雜,然後在互相推卸扯皮中不了了之,那樣有意思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主動報告有用還要監管部門幹啥 2013-02-18
監管部門對地下排污不能閉目塞聽 2013-02-17
獸藥添加抗生素 監管部門又走在了後面 2013-01-14
監管部門:部分進口蒸餾酒樣品檢出微量塑化劑 2012-11-21
加強金融監管部門間協調勢在必行 2012-11-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