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與人民幣"回家"的意義
2013-02-04   作者:李國旺(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2013年1月31日,香港人民幣存款突破6000億元,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香港人民幣存款可能破萬億。現代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質押並由所在國資産隱性“擔保”的國家“債券”,人民幣也一樣,如果能夠用人民幣購買對應的中國資産,説明“幣有所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機構或人民就樂意持有人民幣或使用人民幣。因此,當人民幣以萬億計而匯聚香港時,開通人民幣“回家”的路徑就成為歷史要求。
  當下,REQFII成為香港人民幣“回家”的主要形式,但受之於額度限制,不可能大規模地“回家”,也無法承擔人民幣國際化的任務:具備人民幣自我定價權並優化全球資源於中國經濟,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因此,在深圳前海建立人民幣回歸的第二道中轉站,並由此建立以人民幣和人民幣衍生品交易為中心的各類金融交易平台,掌握人民幣定價權進而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整合全球資源,不僅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基本任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當然使命。
  根據先行先試的精神,通過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金融創新、産品創新,打通香港人民幣回歸內地的渠道,增強人民幣的國際信用、擴展人民幣的國際流通半徑、提高人民幣資本化程度,我們建議,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組建現代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設立金融産業發展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創建人民幣交易中心,積極利用海內外資本市場和民間資本,開創投融資新模式,創造金融創新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的新典範,並推動人民幣在全球範圍的定價權和資源配置權逐步形成。
  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創建現代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加快金融創新、設立産業投資基金、促進人民幣全球定價中心形成,對全國經濟發展具有如下五大功能和作用:
  一是經濟發展“催化劑”和金融創新的“制高點”。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投資規模大,融投資是一個的突出矛盾。我們建議借鑒國內外金融創新的成功經驗,創設國際化的融資戰略指導委員會,創新性地建立國際化融資平台,並通過這一平台,設立各類以人民幣遠期合約為標的金融産品創新交易平台,積極推動現代金融産業投資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搶佔人民幣定價權和金融創新制高點,積極組合國際資源、引導國際資本、國家資本、機構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流入,以推動全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新型經濟起飛的“穩定器”和金融創新風險的“減震器”。國際資本、國家資本通過現代金融服務平台和人民幣遠期合約交易中心,不僅分散企業短期債務融資的波動風險,還通過掉期交易、股權融資,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既可實現資金資本化,又可對衝短期匯率的風險。人民幣遠期合約交易及産權投資與交易,産業投資基金可由香港回流的人民幣組成,是一種有特定投資方向,主要用於新興主導産業發展並受到嚴格監管的中長期投資資金。這些基金穩定性、引導性強,抗風險能力強,抗波動能力強,對全國整體經濟發揮着中堅穩定作用,尤其對新興産業發展作用更強。
  三是經濟體制創新的“先行者”和金融創新的“突破口”。現代金融服務平台、人民幣遠期合約交易中心以及産業基金不僅是一種新的金融機構、新的金融服務平台、金融産品、投融資工具,而是經濟體制創新、金融服務創新和金融産品創新的綜合體,是主導産業資本與現代金融資本的融合的先行者。前海合作區如果成為人民幣交易與定價中心,隨着一系列金融平台特別是人民創新基金的設立,將推動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産品創新方面等一系列創新,從而成為經濟體制創新的先行者和金融創新的突破口,廣東有可能繼續扮演中國金融創新與體制改革先行者角色,繼續發揮改革先鋒的示範和帶頭作用。
  四是經濟組織創新基地和引進國際化金融人才大平台。隨着現代金融服務平台的成立,一批産業基金或新型金融機構的建立,海內外中長期資金的大量進入前海,必然會導入大批具有國際化、專業化、規範化的投資機構和優秀管理團隊,有利於與國際規範接軌,從而提高前海經濟的綜合管理和金融創新水平。
  五是財稅收入增長的蓄水池和産業轉型的推進器。隨着前海成為金融創新基地、人民幣定價中心,以現代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也將隨之形成,財稅增長、産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將形成良性循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淪為洗錢工具的金融創新猛烈搖撼歐美銀行 2013-02-01
民主化才是金融創新正確方向 2013-01-28
金融創新促進社會平等 2013-01-09
滙豐北京分行支持中關村優質企業金融創新 2012-12-10
金融創新發展亟待克服三大困難 2012-11-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