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聯網將讓房姐無處遁形
2013-02-01   作者:熊志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按照國務院和住建部的要求,全國40個重點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應於2012年6月30日前實現與住建部聯網,但時間已經過去半年,住建部仍遲遲未公開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情況。據知情人士透露,住建部一直在推動住房信息聯網工作,40個城市的聯網工作實際已經完成,只是沒有對外公開。“今年住建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完成265個地級市聯網。”
  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啟動後,外界評價頗高。一方面,通過住房信息聯網,搭建起一體化住房信息&&,加上銀行系統、財政系統、稅務系統等信息&&,可形成完整的信息庫,為房産調控提供指導,使得房産調控從行政色彩濃厚的限購令等模式向精準化調控轉型;另一方面,對住房信息全面錄入,雖然不面向公眾公開,但也打通了類似財産公示的有效監督管道,這為官方提供了反腐利器,也堵死房姐、房叔生成的漏洞。
  不過,住房信息系統自2010年啟動後,進展並不順利。其中有技術原因,比如不少城市房地産基礎信息缺失,産權登記信息口徑不一,部分房屋産權屬性不清,等等;也有非技術原因,如牽涉到中央與地方在調控上的事權分配,再如部分房産信息本身敏感,對少數群體會形成觸動。種種因素交織,信息系統一開始就面臨博弈,中央與地方間,乃至系統建設者內部,如聯網遇阻也不意外。
  技術問題不難解決,統一摸排、統一錄入口徑,信息系統完善只是時間問題。但非技術因素卻不如此。博弈本身是個抽象命題,解決的邊界不是清晰的,有摸索,甚至可能有妥協。那麼,這會不會影響信息系統的效果?此前,在保障信息安全上,中央和地方的權限界定一直存在爭議。最終結果是,住建部查看信息要地方政府批准。就信息使用安全而言,雙向批准等於加設了一道防護網,但也意味着基於監督和調控的信息查證多了道流程,效率與安全成本間的加減法是否合理,有待論證。
  根據新聞信息,聯網已完成但未公開,至少説明技術關卡已經打通。在住房信息系統的擴容中,解決技術可以沿用到265個地級市的信息聯網上。但與之對應,非技術性的阻力,不一定會減少,地級市的信息系統的聯網過程,可能還會遭遇相同甚至更大的阻力。對此,負責信息系統的建設方,理當有預見性,盡量規避阻力。當然,更重要的是,住房信息建設的有關進度、問題、難點,理當及時對外公開,以公開討論形成監督力量,讓博弈外部化、透明化,使信息系統建設的各環節都有外界展開闔理性評估,提升系統的科學度。
  不論如何,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步伐都要加快。從調控管理手段上講,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信息要素蒐集、整理基礎上的經濟,調控手段的信息化,最精準最靈活,也與市場經濟的內在特質相符。二者的契合,同時意味着政府管理方式的成功轉型;從反腐的角度看,在房字輩人物層出不窮,在財産公示制度有待時日的前提下,住房信息聯網可以開闢新的反腐通道,讓“房姐”無處遁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多地官員擔心住房信息聯網急拋售房産 2013-01-19
重慶搭起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實現“多贏” 2012-11-30
廣州住房信息與住建部聯網或推進房産稅落地 2012-07-20
住房信息系統或7月運行 公積金監測或引風暴 2012-06-30
重慶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實現"多贏" 2012-06-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