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逼近百萬億元大關。如果以8%的增速估算,2012年GDP將達到51萬億元,M2與GDP的比例將高達190%。中國貨幣超發現象十分嚴重,在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內,穩物價、控通脹的任務將分外艱巨。 實際上,中國貨幣超發的情況一直存在,只不過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不斷釋放流動性的情況下,中國貨幣超發的嚴重性被大大稀釋了。尤其是中國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後,受壓漸挺的人民幣匯率,也在相當程度上掩蓋了因貨幣超發而存在的人民幣“外強實軟”的現實。所謂“輸入性通貨膨脹”的説法,更是轉移了貨幣問題的焦點。在貨幣發行問題上,最基本的常識就是,不論什麼類型的通貨膨脹,貨幣超發都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M2增速與GDP增速之比應在1之下。而最近30年,中國M2增速的紀錄曾經超過30%。在此期間,中國的GDP增速紀錄也不過10%略多。由此可見,中國的M2增速與GDP增速之比達到了多麼驚人的程度。事實也是如此,在CPI居高不下的2011年,從5月到7月,中國M2的增速分別為15.1%(同月CPI達到5.5%)、17.4%(同月CPI高達6.4%)、14.7%(同月CPI仍達6.5%)。 2012年12月,M2餘額達97.42萬億元,已經逼近百萬億元大關。97.42萬億元的M2餘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這個數字,已經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貨幣美元存量的1.5倍,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約75.25萬億元人民幣)加上英國全年的貨幣供應量(2012年為19.97萬億元人民幣)的總和還多。在4萬億元投放前,中國的M2餘額排不上世界前三,尚在日本、美國之後;2010年,中國的M2餘額才剛與歐元區持平。而在2012年末,中國M2餘額居世界第一,短短幾年,中國貨幣超發現象愈發嚴重起來。 不過,問題更在於,儘管M2餘額已經逼近百萬億元,但市場上的寬鬆性卻並未顯現出來。有經濟學家估計,在目前情況下,至少有40萬億元至50萬億元的資金被壓在房地産市場上動彈不得。這也是房地産市場泡沫得到精心“呵護”的必然結果。房地産市場泡沫不破,銀行的呆賬、壞賬就得不到清理,房地産市場的鉅額佔款就流動不起來。房地産市場的鉅額佔款不流動,再伴以“有錢就投房地産”的市場風向,必然導致貨幣越發越多,房地産市場佔款越來越多,流動性卻不見好轉的現象。 因此,在貨幣回籠壓力和通脹壓力雙顯,貨幣超發和流動性並未見好的情況下,清理房地産市場佔款,調整經濟結構,是停止貨幣超發的不二之選。 由於台灣地區的一些限制,大陸企業尚不能直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只能通過在大陸之外註冊的公司,以發行存托憑證(TDR)的形式進入台灣地區的資本市場。早在2010年9月8日,揚子江船業集團成為大陸第一家以TDR形式在台灣地區掛牌上市的公司。此後,又有多家大陸企業,如中國泰山、滬安電力、中國數碼、金衛醫療、杜康控股等先後在台灣地區上市。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兩岸資本市場“走出去”、“引進來”力度的不斷加大,兩岸金融高管互訪的頻率加快,兩岸資本市場的合作與交流也會更為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