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風險積聚 亟待加強監管
2013-01-31   作者:余豐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余豐慧

  影子銀行系統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包括投資銀行、對衝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等非銀行金融機構。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影子銀行作了嚴格的界定,“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在中國,影子銀行又有着本地特色的界定範圍。有機構計算,如果將影子銀行範圍界定為“除商業銀行表內信貸之外的所有融資方式”,估計我國影子銀行的規模約在27.88萬億元左右,佔到2012年GDP比重的53.68%。如果從社會融資統計口徑計算,影子銀行總量約28.6萬億元,約佔GDP的55%。
  需要關注的是,影子銀行融資規模發展之快是令人吃驚的。2012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7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52.1%,同比低6.1個百分點,其他融資規模佔比高達48%左右,包括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信託貸款、企業債券等。
  另一個令人吃驚的融資規模,民間借貸或在3.5萬億,非銀行部門持有的企業債券餘額約4萬億,信託業資産管理規模已經突破7萬億元,銀行理財資金賬面餘額已經增加到7萬多億元,券商資管規模已達到1.2萬億元。
  從客觀角度看,正規銀行信貸以外融資規模的擴張,也許是我國長期以來正規銀行融資難逼迫出來的結果,這種擴張是社會融資多元化的結果。這種融資多元化,一方面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的程度,另一方面也給正規商業銀行以壓力,促使其改變貸款融資條件過於苛刻的現狀。
  這麼大的影子銀行規模帶來的風險是巨大的。一些明顯存在風險的影子銀行融資監管上處於空白地位,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融資和民間借貸,風險已經凸現出來,卻不在銀監會和央行的監管範圍內,監管屬於地方政府職能部門。肆虐全國的擔保公司資金鏈條斷裂風險與監管缺位不無關係。
  一些新業務撲面而來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新挑戰,監管準備上存在不足。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風起雲涌,使得監管層手足失措,應對乏力。銀行理財産品,往往通過短期負債類理財産品匹配長期資産,因此需要不斷滾動發行,才能確保融資方的資金鏈正常。
  影子銀行覆蓋了證券、信託等多個領域,在現有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情況下,沒有一個最終的監管機構來對其負責。這是影子銀行盲目發展、風險凸顯的另一個原因。
  必須加強對影子銀行融資風險防範和監管。監管部門要迅速對其風險進行排查摸底,摸清潛在風險的真實底細。迅速將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納入到銀監會監管範圍之內。要明確對影子銀行的監管責任,對於跨界影子銀行融資産品要成立聯合監管機構,召開聯席監管會議,形成合力監管,不能留下監管死角。
  2008年金融危機之所以爆發,追根溯源還是影子銀行惹的禍,影子銀行融資風險爆發是導火索。因此,對影子銀行融資風險決不可掉以輕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對我國影子銀行該關注什麼? 2013-01-31
警惕影子銀行的理財風險 2013-01-31
影子銀行是風險也是機遇 2013-01-31
[經參時評] 影子銀行是風險也是機遇 2013-01-31
影子銀行監管需“疏堵結合” 2013-01-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