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4日,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的聚焦點有一些方面是毫無懸念的,比如説深化銀行體制改革。過去的十年,我國銀行業經歷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功完成了壞賬剝離,擊碎了西方對於我國銀行業技術性破産的預言;大型銀行相繼上市,初步建立起現代化公司制度;銀行業不再承擔“準財政職能”,逐步回歸市場化定位。當然,面對新的歷史時期,改革仍然不能停歇。未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進,比如這次會議中提到的“審慎開展金融創新”,又比如“探索創新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方式”,這些領域如果能夠開展有效的改革,相信對中國銀行業甚至整個金融市場,都能帶來極大的制度紅利釋放。 對於金融業,尤其是巨無霸銀行業而言,風險防範絕對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歷年的工作會議重點也可以看出。今年的工作重點尤其提到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是首要任務”,並且特別指出了注意防控三類風險。會議文件中非常詳細了解釋了三類風險可能包含的內容,這一變化顯示出監管層對於防範風險的重視程度,並且防範工作從泛指具體到有所指。 第一類是嚴防信用違約風險。並且尤其提到了對於&&貸款風險的政策,“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而對於房地産貸款風險,則提出“要認真執行房地産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房貸要求,加強名單制管理和壓力測試”。另外,還提到了對企業集群和産能過剩行業的風險,這一點相信是與去年鋼貿行業一系列騙貸事件是分不開的。監管工作也在根據過去一年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 第二類是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 第三類是嚴管外部風險傳染。 後兩類風險其實是有很大關聯的,都是針對非銀行渠道借貸,防範外部風險的侵入。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嚴格監管理財産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産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産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産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這一內容可能對今後銀行理財産品將起到較大影響。畢竟,過去一年銀行紛紛曝出各種理財風波,監管層不會坐視不理。如果説去年整頓“亂收費年”,那麼今年可以預期在理財産品銷售方面銀行也將面臨一場嚴厲的整頓。長期來看,銀行理財資金池也有望開啟透明化運作,雖然這一過程可能會比較久。 在重點防範第三類風險,也就是民間融資和非法集資等外部風險向銀行體系傳染滲透方面,文件專門提到了“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員工參與民間融資,禁止銀行客戶轉借貸款資金。”銀行分支機構眾多,人員也最為龐大,所以規範從業人員已經越來越重要。 從上面不難看出,今年的監管工作重點變化在於提出防控三類風險。具體到銀行而言,在地方&&、房地産等重點領域貸款、理財産品和規範從業人員這三個方面,銀行將面臨較大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