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産公示保護官員遠離趙紅霞
2013-01-29   作者:曹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重慶不雅視頻案讓公眾大跌眼鏡,趙紅霞等幾個女人的短信色誘和偷拍,就把近一打的高級官員拉下了水、裝進了牢籠,不得不讓人驚訝和驚嘆。反腐基本靠情婦,這是公眾往日對反腐敗的辛辣嘲諷,這一次的不雅視頻案又為活色生香的民間反腐傳説增添了佐料。甚至有人將趙紅霞捧為“反腐英雄”,官員以“不雅視頻男主角”方式集體現眼曝光,確實丟人,也是對反腐敗制度的警示。
  對這樣的反腐情色故事,實在無法在街頭巷尾茶余飯後輕浮的消費中一笑而過。前幾天參加一個會議,談到近來議論紛紛的不雅視頻案,某部門的領導痛心疾首且意味深長地對台下官員們説:重慶那事兒,你們別當笑話看,別以為跟自己沒關係,你們都要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你們收到那個女人的色誘短信,你們會不會上鉤,你們就能確定自己能抵制住這樣的誘惑?
  我覺得這位領導説得非常好,反思非常深刻。官員,尤其是重要部門位高權重的官員,實在已經成為一個高危崗位。人是有弱點和缺點的,而領導幹部的弱點同樣不會少,缺點更容易被人迎合被人抓住。英雄難過美人關,這是男性的弱點,如果這種人性的弱點加上權力的春藥,就更如脫韁的野馬無法控制了,所以趙紅霞群發的色誘短信無堅不摧,這個長那個長統統拿下。官員們在看重慶不雅視頻案的時候,千萬別當圍觀情色故事的事外人,只能慶幸自己沒有收到這樣的色誘短信。如果有被誘惑的機會,每個幹部都可能成為“不雅視頻的男主角”。
  可怕的是,不僅是性,身居要位的官員在生活中面臨着比這多得多的誘惑,金錢、美色、榮耀、升遷、子女前途,崗位的“高危”正在於此。每一個官員的落馬,都在重復着那個面對誘惑無力抵制、乾脆撲通跳進陷阱中的老套故事。
  怎麼辦?這裡我們看到了官員財産公開制度的重要。報道顯示,還有很多官員對輿論吁求的財産公開制度表現出了強烈的抵制心態,有的説“這侵犯了官員的隱私”,有的説“徹底公示財産或致社會不穩定”——我想説的是,領導幹部們千萬別不識好,別以為這種制度是與官員為難,是滿足百姓的窺私欲和剝奪官員的權利,實質是為了保護官員,保護領導幹部們“免於誘惑的陷阱”和遠離趙紅霞之禍。官員們公示了家庭財産,失去的是枷鎖,得到的是清清白白地做官做人,免於崗位的高危。
  做人,誘惑總是難免的,做官又面臨着更多的誘惑,讓官員在道德上去抵制誘惑,既是不靠譜的,更是不人道的。面對色誘短信,這些官員未必沒有抵制過煎熬過猶豫過,權衡過利弊得失,可最終還是從了誘惑。其實,給了官員權力,又沒有制度約束,這對官員是極不負責任的,無異於把他們推到了誘惑的火坑裏。無論是雷政富,還是其他性醜聞主角,這些官員自己也不惦量一下,你有何德何能,那麼多小姑娘主動往你懷裏鑽,那麼多人給你送禮,看中你什麼呢?還不是手中的權力。
  財産公開之類的制度,對官員是一種約束,可以使官員們遠離趙紅霞之禍。人性抵制不住性的誘惑,可財産公開這種外在的制度可以&&官員們清醒。權色之外必然有權力尋租,財産公示就加大了權力尋租曝光的危險。公開的壓力,透明的監督,會迫使官員在面臨誘惑時保持清醒,忌憚那種來自民眾審視的目光。要讓權力不成為春藥,它必須被關進制度的籠子,由制度馴服不靠譜的人性。
  官場還是有不少清醒者的,知道以“財政公開”來保護自己的道理。前年兩會時,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將2009年圖書館的經費開支對外公布——別人並沒有要求他公開,為何他要公布呢?葛劍雄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錢少時腐敗不起來,錢多了制度卻沒有跟上來,公開財務支出的目的就是為防止腐敗,他強調説“我這是在救自己”。他説,購買圖書時産生的回扣一直以來是行業慣例。這樣産生的回扣一年可高達幾百萬。作為知識分子的葛教授,不僅不相信當權者的道德,當他自己手中有了權力,也不相信自己的道德,他知道靠自己的自律可能也抵制不了誘惑,於是就通過公開,讓別人的眼睛來監督。經費開支全都公開,眾目睽睽之下,自己想腐敗想拿回扣也拿不了。
  不要對財産公開充滿抵制了,為了避免自己成為不雅視頻案的男主角被人指手劃腳,為了免於趙紅霞之禍,官員們都走到陽光下面來吧。自己管不住自己,讓公眾的目光來管吧。清醒者應該明白,這是對領導幹部最好的保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期待財産公示試點的鯰魚效應 2013-01-28
期待財産公示成為顯規則 2013-01-23
官員財産公示制度應駛向深水區 2013-01-08
財産公示推進需要認識上的突破 2012-12-18
財産公示制度不能總在水淺處摸石頭 2012-12-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