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息也可以推動GDP
2013-01-24   作者:羅克關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當我們已經習慣用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加總來衡量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時候,如果有人説其實把工資、利息和租金等加總也能算出讓人頭疼的GDP,請你一定不要感到奇怪。同樣,當我們已經習慣只有降息才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拉動GDP增長之時,如果有人説其實加息可以增加資本的利息收入,同樣能推動GDP增長,你也一定不要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經濟學家茅於軾昨天就把這個問題作為腦筋急轉彎,拋向了他的微博粉絲。他説,GDP由工資、利息、租金構成。現在一年期的存款利息率約為3%。全國儲蓄存款為40萬億。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為4000億元,為GDP的0.8%。如果提高2%,就能把增長率頂到9%以上。不出所料,茅先生的很多粉絲都對這一論斷感到非常困惑。而其中關鍵問題,自然是為什麼工資、利息和租金加總就能夠得到GDP總量?
  這並不是茅於軾先生的突發奇想,而是宏觀經濟學關於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定義,GDP的核算方法可以分為兩類——支出法和收入法。所謂支出法,就是指將一年內購買各種最終産品的支出加總,以此來計算最終産品的總價值。這是我們所熟悉的統計方法:消費是居民的購買支出;投資是廠商的購買支出;政府購買是政府的購買支出;凈出口則是國外居民的購買支出。
  而收入法,則是統計一年內所有生産最終産品要素得到的收入,以此來衡量最終産品的總價值。在這一統計框架內,工資是勞動力的收入,利息是資本的收入,租金是土地的收入。為什麼這些生産要素能夠形成收入?正是因為它們之間通過組合,生産了最終被社會消費掉的最終産品。
  所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內的一個基本等式,就是最終産品的銷售收入,必須等於其支付給各項生産要素的成本。也就是説,從最終産品賣給誰的角度去統計,就是支出法統計的GDP;而從生産最終産品要採購哪些生産要素的角度去統計,就是收入法統計的GDP。
  這是不是很巧妙?如果按收入法,央行選擇加息,意味着資本的平均利潤率會上升,資本的投資意願將上升,進而更多的資本會涌入生産領域,進而生産更多的最終産品。也就是説,加息最終能夠推高GDP的總量,這是完全合理的貨幣政策傳導路徑。
  那為什麼我們所熟悉的貨幣政策操作,都是降息才能夠刺激投資和消費?那是因為住戶和廠商用的不是自己的錢,他們是借入資金購買産品。為什麼要刺激大家去借錢消費?因為社會上的最終産品太多了,只有降低購買成本,才有足夠的購買力去消化,也才能達成整個經濟運行的平衡。也就是説,一旦出現央行降息行為,從支出法的核算角度可以基本判斷,經濟的運行是供過於求的。
  實際上,從國民收入核算方法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我們也能看到兩種完全不同的經濟發展理念。支出法核算體系,強調的是生産規模的擴大,在這個體系內如果出現最終産品賣不出去,意味着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這四大購買力來源中,一定有一個出現了問題。現有經濟學框架給出的辦法,要麼降息刺激消費和投資,要麼增加政府赤字推動政府購買,要麼本幣貶值刺激出口。在過往數十年全球經濟的實踐中,這均是基本的經濟發展模式。
  但是,我們能不能換個視角,從收入法核算體系去看GDP所代表的實際含義呢?因為在收入法框架內,GDP增長意味着工資收入增加、資本收益上升和土地價值增加。除非這個世界上的資源供應是沒有邊界的,否則收入法所核算的GDP一定意味着我們的生活水平能夠得到提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龔方雄:2013年中國GDP增長將達8.2% 2013-01-24
多省份2012年GDP總量實現突破 天津GDP增速居首 2013-01-23
北京人均GDP為1.37萬美元 達中上等國家水平 2013-01-22
客觀看待居民收入增長跑贏GDP 2013-01-21
去年GDP增7.8% 今年經濟有望繼續企穩回升 2013-01-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